* 在具有孝敬父母觀念的子女中,女兒的指數(shù)比兒子的指數(shù)高18.35%;
* 情感關系上,女兒比兒子好30%;
* 主要照料者為女兒、女婿的高齡失能老人比主要照料者為兒子、兒媳的高齡失能老人滿意度高出45%;
* 平時照顧的老人3年后認知能力下降,可能20%-33%,只有女兒的老人死亡率比只有兒子的老人的死亡率低10%左右。
這是7月2日舉辦的第三屆“新型城鎮(zhèn)化與流動人口社會融合論壇”上,著名人口學家曾毅匯報的中國老年健康影響因素跟蹤調查結果。數(shù)據顯示,養(yǎng)育女兒比養(yǎng)兒子在老年得到的回報要好得多。
據介紹,這些結果是基于相同受教育情況及家庭環(huán)境情況下,不同變量作用產生的結果。且這種結果在農村較在城鎮(zhèn)更明顯、高齡老人較低齡老人更明顯。
近年來,中國人口老齡化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保守估計,65歲以上老人從8.9%增加到25.6%,最需要照料的80歲以上的老人從2000萬增加到1.2億。在人口安全方面,中國的人口結構仍然存在性別比偏高的問題。“五六七十年代是正常的,2000年達到了100:120左右,這幾年有一些下降。”聯(lián)合國最新數(shù)據表明,中國出生性別比比正常的水平高將近11個百分點,在全世界范圍內依然是出生性別比最高的國家。
那么,如何解釋這些與農村重男輕女似乎矛盾的研究結果?曾毅表示,這并不矛盾。“農村的老人沒有養(yǎng)老保障,他必須靠養(yǎng)兒防老,而且傳統(tǒng)的觀念是外嫁女兒,所以他就保男嬰,造成了出生性別比升高。”
此外,在這個大型老年健康跟蹤調查中,數(shù)據還證明了老人與子女同住能實現(xiàn)“共贏”。
“跟空巢老人相比,他們的認知功能改善40%,自評健康良好可能性明顯升高32.4%,生活滿意度提高55%。國外也有類似的結果。”數(shù)據顯示,失能老人若不與子女一起居住,兒女會在對失能老人日常照料上的開支比同住的子女高68%。而相對子女跟父母一起住,子女就業(yè)率會提高23%,每周工作時間顯著提高。“也就是說三代同住,或者住的近,這種家庭結構可以使老年人和子女輩實現(xiàn)‘雙贏’。”
對此,曾毅建議國家從計生政策上宣傳生男生女的平等性,甚至可以“宣傳養(yǎng)育女兒優(yōu)于養(yǎng)育兒子”。同時,他鼓勵兒女雙全的老人可將和女兒同住列為選擇,因為“女兒照顧得更好,婆媳關系難處。”
可見中國外嫁女兒的傳統(tǒng),可以改改了。
生女兒滿足少女時代的夢想
就如同男裝式樣不如女裝多一樣,小男孩的服裝款式似乎也沒有小女孩的多。所以生了女兒,你就可以像兒時打扮芭比娃娃一樣裝扮她了。
絕大部分女人在自己的童年時代就有屬于自己的小秘密,公主裙、洋娃娃裝點了粉色的少女時代。你可以讓她開心地唱歌跳舞畫畫,買各種漂亮的小裙子穿,梳各種精致的發(fā)型,粉嫩得可以滴出水來。
甚至,你還可以為她找個青梅竹馬的小正太,訂個娃娃親,暢想長大后的他們發(fā)生像偶像劇里一樣純粹唯美的愛情……
生女兒終身大事好解決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性別比嚴重失調,貌似10年后就將產生3000萬男光棍。這也意味著,在男多女少的將來,男人娶老婆就更不容易了,壓力山大。所以呢,生個女兒才是明智的選擇,到時你就可以望著踏破門檻的求親者,好好地考驗一番了,就是把親朋好友都叫來進行投票也不為過。
在光棍過剩的時代,女孩子即使條件差,也不會愁嫁了。
即使不說10年后光棍過剩的時候,就算是現(xiàn)在,男人討老婆也并非易事,僅僅是一顆鉆戒就夠工薪層忙一整年的了。
在我國,結婚禮俗是男方買房、女方陪嫁。在農村,父母要給兒子蓋完婚房,才能松口氣。無論自買還是自蓋,都是一筆不菲支出。在房價居高不下的大城市,有些人窮其一生,也不一定買得起一套房,怎么辦?只有歉疚地看孩子辛苦打拼。有了女兒,壓力就小多了,女兒出嫁,嫁妝多給少給一般也不會有人說三道四。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