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導報記者 梁靜/文 梁張磊/圖)廈門元素、新聞事件紛紛擠進今年的“小中考”,其中,歷史題尤為靈活,難度最大。
昨天早上,廈門“小中考”正式開考,2.77萬名初三學生參加了政治、歷史考試;下午,3.2萬余名初二學生參加了地理、生物考試。之所以初二考生要提前進入中考考場,是因為地理和生物課程在初二結束。
也就是說,昨天有將近6萬名考生走進中考考場。單初三考生而言,今年參加考試的人數(shù)就比去年增加了12%,創(chuàng)下8年來考生人數(shù)之最。而初二考生人數(shù)的繼續(xù)增加,也說明了明年中考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今年的試題 歷史最靈活
“晚清廈門胡里山炮臺的建立是‘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一次嘗試,這次嘗試是什么時期?”、“造成廈門雨量分布的原因”、“廈門往外有廈深鐵路、福廈鐵路等,問連接長江三角洲的是哪一條?”、“根據(jù)地圖填寫廈門各個行政區(qū)名稱”……
和往年一樣,昨天的“小中考”試卷出現(xiàn)了許多廈門元素,這樣的考題,被老師們認為是在追求學科知識與廈門實際的聯(lián)系。
當然,昨天考試的四科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新聞事件,比如北京霧霾、今年清明節(jié)舉行的兩岸民眾共祭“人文初祖”、蘋果手機的制造等等。
據(jù)學生反映,就昨天考試的四科而言,歷史試卷考題明顯靈活,也相對較難。
雖叫“小中考”作用并不小
昨天進行的政治、歷史、地理和生物科目的考試,之所以被稱為“小中考”,主要是為了區(qū)別于6月20日和21日即將舉行的由語、數(shù)、英、物、化組成的“大中考”。中考分批考,也是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
對考生們來說,“小中考”的作用其實并不“小”。
因為根據(jù)規(guī)定,政治、歷史、地理和生物科目的考試成績,以及“大中考”五科的考試成績,最終將全部被折成A、B、C、D四個等級。在九個科目中,考生必須全部為C級以上(含C級)且至少三科達到A級,才能報考省一級達標學校普通生。等級A、B、C、D是按考生數(shù)4誜3誜2誜1的比例劃分,即A級以上占考生數(shù)的40%,以此類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