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州臺江試點“訪調對接”:走出信訪調解“1+1>2”新路
海峽網1月22日訊 (人民網記者 吳偉)“這個結果我非常滿意,謝謝你們。”前不久,福州市臺江區(qū)居民許燕來到區(qū)信訪局“訪調對接”工作室,當場簽訂了息訴息訪承諾書。至此,一起持續(xù)了6年之久的信訪積案最終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許燕原是臺江區(qū)一家集體企業(yè)的職工,后因企業(yè)經營變動停崗待職,自謀職業(yè)。2012年,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許燕要求企業(yè)為其繳納醫(yī)療保險和社會保險。面對工齡斷檔,許燕仍堅持要求企業(yè)按照40余年的連續(xù)工齡全額補繳。遭到拒絕后,許燕開始了長期的越級上訪,成為一名老上訪戶。
2018年,這起歷時近6年仍懸而未決的信訪積案迎來轉機。這一年,臺江區(qū)組建了由區(qū)委政法委、法學會、司法局、信訪局組成的“訪調對接”工作領導小組,試點“訪調對接”工作,對信訪人在訴求中反映的依法可以通過人民調解方式處置的矛盾糾紛,依托“訪調對接工作室”的專業(yè)團隊進行調解。調解成功的,及時開展回訪,督促、教育雙方當事人自覺履行協議;而對于多次調解不成功的則出具調解不成告知書,積極引導當事人通過仲裁、行政復議、訴訟等法定途徑解決。
“該信訪積案久拖不決,癥結在于當事雙方對勞動關系的認定存在較大分歧。”臺江區(qū)信訪局局長鄭健康說,為破解這一調解“瓶頸”,“訪調對接工作室”一方面發(fā)動街道干部與許燕結對幫扶,幫助解決生活困難,通過以心換心的真誠交往,打消許燕心中“政府只為自己企業(yè)說話”的顧慮。另一方面,適時請來法學專家舉辦評析現場會,為當事人釋法明理,引導其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分歧。經過兩方面的共同努力,許燕終于走進法院,提起訴訟。法院最終判決,許燕與企業(yè)的勞動關系成立,企業(yè)應為其繳納醫(yī)療保險和社會保險。這讓許燕看到了解決問題的希望,也為調解工作做足了鋪墊。
法院判決后,當事雙方圍繞工齡問題展開了爭論。“訪調對接工作室”及時組織各方,議定化解方案。最終,企業(yè)同意按30年工齡一次性為許燕補繳醫(yī)療保險和社會保險,讓其老有所養(yǎng)、病有所醫(yī)。許燕也欣然接受了這一方案。
作為臺江區(qū)“訪調對接”機制推動案結事了的受益者,如今的許燕,一有機會就主動進行現身說法,引導、勸說未息訪息訴的信訪人通過調解方式、走法律途徑解決矛盾糾紛。
臺江區(qū)副區(qū)長洪朱丹介紹,為保障“訪調對接”機制能發(fā)揮最大成效,臺江區(qū)著力在機制、隊伍和資金上下功夫:機制上,制定“訪調對接”工作辦法,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規(guī)范調解流程,明確各環(huán)節(jié)工作要求。同時,規(guī)范文書檔案,對調解終結的案件,按照人民調解規(guī)范化要求立卷歸檔。隊伍上,融合法學會、街道、社區(qū)專職人民調解隊伍和行業(yè)性調委會,以及村(居)法律顧問等多支力量,構建強大的調解人才隊伍。全區(qū)僅參與“訪調對接”調處的人民調解組織就達87個,專職人民調解員534名。資金上,將專業(yè)人士參與“訪調對接”工作納入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列出預算資金。這些舉措的實施,推動了“訪調對接”工作的開展。據統計,去年以來,全區(qū)共接訪群眾393批,614人次,排查社會各類矛盾糾紛179件次,把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社區(qū)(村、居),化解萌芽狀態(tài),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的臺江模式,取得了信訪調解“1+1>2”的成效。
責任編輯:黃仙妹
- 福州臺江:描繪宜居福地新圖景2019-03-25
- 福州臺江區(qū)海峽商務區(qū)開建“會客廳”2019-03-01
- 福州臺江試點新機制:信訪調解銜接 化解矛盾糾紛2019-01-29
- 福州臺江路一舊屋失火無人傷 消防出動11輛消防車2018-12-26
- 北京推動信訪智能化解 從網上向“掌上”延伸2018-12-21
- 福州臺江投促中心青年團隊助力億元項目落地2018-11-23
- 福建福鼎:拓寬信訪渠道 及時化解基層矛盾2018-10-11
- 福州臺江舉辦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攝影展 見證時代變遷2018-09-29
- 對群眾信訪問題敷衍應付 長樂一國土所長受處分2018-08-29
- 福州臺江:用愛改造“蝸居”2018-05-1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愛情最美好的樣子!丈夫不幸高位截癱妻子18年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