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4歲男童不小心摔倒剪刀插入臉部 醫(yī)生徒手拔刀

(記者看到小明恢復良好)

貴州都市報記者 羅歡 攝影報道

6月1日兒童節(jié),本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但對于家住貴州黔東南州年僅4歲10個月的小明(化名)來說,這一天卻像噩夢。當天晚上10點左右,小明在家里玩剪刀。奔跑時,不小心將剪刀插入臉部,看著著實驚險,嚇壞了孩子媽媽。隨后,孩子被送往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神經外科進行手術,目前恢復良好。

4歲男童不小心摔倒剪刀插入臉部 醫(yī)生徒手拔刀

(小明手術前的CT檢查)

剪刀插到臉上 嚇壞孩子竟沒哭

“看見他在玩剪刀,我和他奶奶都叫他放回去,不能玩。沒想到,就在孩子放回房間的路上,發(fā)生了這樣的事……”雖然已經過去7天,但回想起6月1日晚上發(fā)生的一幕,小明的媽媽華女士依然心有余悸。

她對記者說,孩子平時不是很調皮,聽到媽媽讓自己把剪刀放回去,就照做了。但誰也沒想到,剛到房間門口,華女士就聽到孩子摔倒的聲音。

“我以為孩子摔了一跤,還叫他自己爬起來。但看他一直沒起來,我才意識到是不是有問題。”華女士說,當他跑到孩子面前時,看到剪刀插入了小明臉部,還流了很多血,但小明沒有哭鬧喊叫。華女士說:“可能嚇傻了,小明哭都沒有哭。”驚慌失措的華女士什么也不敢想,抱著孩子就沖到了她家所在的縣醫(yī)院。

雖然送醫(yī)及時,但是小明的情況比較嚴重,插入臉部的剪刀到底傷到哪里誰也不敢下定論。在輾轉幾家醫(yī)院后,小明最終在6月2日,被送到了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神經外科。

4歲男童不小心摔倒剪刀插入臉部 醫(yī)生徒手拔刀

(剪刀)

醫(yī)生徒手拔出剪刀 所幸刀鋒與身體要害“擦肩而過”

“剪刀從患者臉部插入,一邊擦著眼球過,一邊擦著鼻竇過,可以說非常危險。”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yī)師劉灃告訴記者,接到患者時,醫(yī)院立刻通知耳鼻喉科醫(yī)生進行會診,研討手術方案。

據(jù)劉灃介紹,因為孩子被剪刀插入的部位正好在臉部,沿著眼眶插入的剪刀周圍有眼球、視神經、頸內動脈、鼻竇等“身體要害”。這幾個位置,但凡傷到一個,都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痛苦和危險。“誰也不知道,剪刀拔出會不會大出血?會不會造成顱內出血?”劉灃說,為此,醫(yī)院神經外科聯(lián)合耳鼻喉科做了幾個手術方案,每一個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都做了解決方案,以確保孩子的生命安全。

隨后,在緊張的術前準備后,小明在全麻的狀態(tài)下,進行了手術。劉灃醫(yī)生在其他醫(yī)生的配合下,用時一分鐘左右,將插在小明臉上的剪刀安全的拔了出來。剪刀插入臉部最深處達4公分,距眼球僅一公分的剪刀,硬是躲過了臉上的重要神經和血管,小明與更大的不幸“擦身而過”。

6月7日,記者在病房里看到,經過5天觀察治療,小明的傷勢逐漸恢復,再觀察幾天就可以出院了。記者了解到,小明術后神志清楚,復查CT,顱內沒有出血,應該說是不幸中的萬幸。

暑期將至 醫(yī)生提醒家長兒童安全不容忽視

4歲男童不小心摔倒剪刀插入臉部 醫(yī)生徒手拔刀

(受傷的小明)

劉灃醫(yī)生告訴記者,兒童被尖銳物品刺入腦部,在醫(yī)院神經外科已不是首次。

“飛鏢、樹枝、小刀、鉛筆這些物品,都可能在孩子把玩的過程中,發(fā)生危險。”劉灃提醒廣大家長,暑期將至,小孩一定要遠離一些危險物品。即使使用,也要告訴孩子,不要拿在手里奔跑,只能放在桌子上使用,避免悲劇發(fā)生。

除此之外,劉灃表示,小明媽媽華女士及家長在小明發(fā)生意外的第一時間,沒有拔出剪刀的做法,可以說救了孩子一命。因為尖銳物品刺入腦部,很可能傷及要害和重要血管,如果私自拔出,很可能造成大出血而導致孩子失血過多死亡。在拔出的過程中,如果不注意,還可能給孩子造成二次損傷,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劉灃提醒廣大市民,發(fā)生意外,切勿私自拔取異物,應該立刻就醫(yī)。

責任編輯:肖舒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閩清前莊村:“五色筆”巧繪振興畫卷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