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專題地圖>專題要聞
分享

新風下,連城這樣鬧元宵

姑田游大龍 邱妤 攝

巨龍鬧元宵,冠豸迎賓朋。每年農歷正月十三至十五,連城縣客家元宵“狂歡節(jié)”激情上演,吸引十萬海內外賓朋相聚連城,共度佳節(jié)。

今年春節(jié),連城倡議節(jié)儉過年,簡化民俗活動中的鋪張浪費,并得到積極響應。原本的民俗也開始轉化成了文化民俗。

羅坊走古事 精簡進行時

連城縣羅坊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素有“山村狂歡節(jié)”的美稱。正月十五上午,在省級文物“云龍橋”前的清巖河河中間,七棚“古事”一字排開,數(shù)百名村民在河里潑水浸濕,河兩岸擠滿的數(shù)萬各地觀眾正翹首以待。“嗵!嗵!嗵!”隨著三聲神銃的巨響,村民抬起古事逆水狂奔。岸上的觀眾也群情激奮,不由得發(fā)出熱烈的歡呼聲和吶喊助威聲,大呼過癮。這就是當?shù)刈顬槌雒目图绎L俗——“走古事”。

走古事是一種傳統(tǒng)的客家風俗。但羅坊鄉(xiāng)的走古事卻頗具特色。“走古事”不但要在岸上走,還要水里游,更要奮勇爭先,用以展現(xiàn)先祖奮勇拼搏,力爭上游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并以此來教育和激勵后人。羅坊“走古事”共七棚(棚,為扮演古事的一個轎臺),挑選體壯膽大的十歲男童兩名,按戲曲裝扮,畫臉譜,身著戲袍,一名扮領先的天官主角,一名扮護官的武將。天官直立在一條鐵桿上,腰身用鐵圈固定,武將坐立在轎臺上,成兩個層次。轎臺由木柱鑲成方形框架,四周飾上精美的畫屏,兩根轎桿,每棚400余斤,須用20人抬。

往年,每到春節(jié)正月初三、初四,抬“古事”的男丁青年要上山鍛煉腳力。正月十四,穿上統(tǒng)一彩服,抬著“古事”,以天官領路,跟隨“古事”六棚一路鳴銃,來到羅坊的屋背山坪。在當?shù)厝罕姷膰^下,走古事的男丁青年一個個精神振奮,在呼喊著“嗬!嗬!”聲中開始競賽,勠力奔走。

到了正月十五上午,“走古事”仍依正月十四走法。“古事”列隊從“云龍橋”下河床,鼓樂隊先互潑水透濕,然后響三銃,“古事”棚蜂擁下水,逆水而走,競爭激烈。除天官一棚不能超越外,后棚若能超過前棚,則視為吉利。于是抬夫拼力而為,不顧天寒水深和河石苔滑,跌倒了再爬起,情緒異常高昂,為“走古事”之高潮,抵終點河邊方允遏止,一年一度的“走古事”到此告終。

今年,羅坊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時代新風,取消了正月十四的“走古事”,將“走古事”縮減為一天正月十五進行。

姑田游大龍 文化味更濃

姑田游大龍活動始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該活動意在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游大龍素以其形體之大,綿延之長,工藝之美,參加人數(shù)之多,程序步驟之繁,行游時間之久而著稱。

每年春節(jié)期間,姑田人便忙于游大龍事宜。當?shù)乜图胰艘源鍨閱挝?,按?guī)矩每一年都是由被輪到的一姓氏家族舉辦,再從該族中抽簽決定由哪家承擔龍頭制作。被選中戶是榮耀的象征。通常制作的龍頭高2米,直徑80厘米,龍口大張,含一直徑70厘米的大紅龍珠,大有吞云吐霧、威震山河之勢。其余同族中每家至少須制作一節(jié)竹編紙糊龍身,尺寸一般高2.4米,長4.2米,大龍再由一節(jié)節(jié)龍身相接而成。一般姓氏家族越大,龍身越長?;旧厦磕甑凝埳黹L度都在500~1000米不等。

如今,這一傳統(tǒng)的客家民俗活動也得以優(yōu)化,并轉化成龍身的文化“比賽”,文化味道更為濃郁。姑田當?shù)卮迕窀嬖V記者,游龍的長度減少,家家戶戶開始更為注重在各自負責的龍身上的題字和美術等部分上“下功夫”。他們開始在比賽誰家題字更好看,誰家的詩詞更好。

在姑田當?shù)?,龍身上得以淋漓盡致發(fā)揮出當?shù)厝说脑娫~、書畫、剪紙、美術等方面的文才。這讓人不禁稱贊此間文風之盛。讀著龍腰兩端上的題字,諸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的美好愿景躍然心間。

正月十五元宵夜,姑田鄉(xiāng)村,大龍翔游,蜿蜒于鄉(xiāng)間村野,穿行于大街小巷,騰挪起伏,活靈活現(xiàn)。大龍每節(jié)至少由五個青壯年輪流抬舉。碩大龍頭則需20多人輪番上陣,由三個人擎著,一個人前面看路,四個人用繩子從四方拉住,才可平穩(wěn)前行。正月十六,舉行化龍儀式,即把游過的龍焚燒干凈,宣告一年一度的游大龍民俗活動圓滿結束。

全城易風俗 節(jié)儉過大年

放鞭炮,吃年夜飯,這些傳統(tǒng)的年俗給民眾帶來了春節(jié)的年味。連城縣的不少地方都有春節(jié)帶鞭炮去做客的年俗。為了減少鞭炮帶來的環(huán)境和噪聲等方面的污染,減少鋪張浪費,連城縣積極響應中央“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的要求,由縣紀委、縣委宣傳部、文明辦等部門共同發(fā)出倡議,號召“移風易俗、節(jié)儉過年”。這也使連城各地鬧元宵的民俗活動有了新的變化——告別鋪張浪費,迎來熱鬧節(jié)儉。

對于這樣的變化,羅坊鄉(xiāng)從事古事裝扮20多年的村民羅太金有著明顯的感受:“走古事”時間壓縮了,從原本兩天減為正月十五上午,同時倡導兩年舉辦一次,降低舉辦頻率。

“調整之后效果很明顯,兩天變一天,省錢了,鞭炮也少了。”羅太金說,往年古事要辦兩天,請客、鞭炮也要兩天。這兩天里,雖然熱鬧,但是花銷卻很大,環(huán)境嘈雜臟亂。隨著理事會提出節(jié)儉辦年,不僅錢省了一半,空氣也比往年好了。

在姑田,今年游大龍減少了游龍節(jié)數(shù),從原本的一戶一節(jié),縮減為多戶合一節(jié)。同時,縮減龍頭扁鼓燈與樂隊規(guī)模。雖然規(guī)模小了,但熱鬧一點也沒減。“我們不比規(guī)模,開始比手藝比文采。”福建省連史紙非遺傳承人鄧金坤告訴記者,村民們紛紛在自家制作游龍的精巧和圖文上“下功夫”,并開始追求民俗文化內涵。與此同時,書畫展、猜燈謎、文化表演等豐富的活動也一一呈現(xiàn)在村民眼前。

“我們今年春節(jié)比往年放爆竹少放了很多。今年我們家來往客人互贈煙花爆竹也比往年少了很多了,減少污染,也省了很多過年的爆竹花費。”姑田村民華珍花說。

今年春節(jié),連城縣有不少類似姑田,羅坊這樣倡導各家各戶村民盡量減少請客桌數(shù),減少酒席,簡化民俗活動中的鋪張浪費的鄉(xiāng)鎮(zhèn)。這些鄉(xiāng)鎮(zhèn)也都在倡議節(jié)儉過年,這也得到當?shù)夭簧倜癖姷捻憫?記者 邱妤 戴敏 馬悅 通訊員 黃水林)

責任編輯:趙睿

相關閱讀
關鍵詞: 走古事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直擊《海的一半》排練現(xiàn)場:用舞蹈重塑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