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專題地圖>專題要聞
分享

壽山石雕刻技藝探路人才培養(yǎng)

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保護。

在為期一周的壽山石雕刻技藝傳承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創(chuàng)作精品展上,共展出參與項目學員們在培養(yǎng)期間創(chuàng)作完成的壽山石雕作品52件(套),以及各專業(yè)指導老師創(chuàng)作作品21件(套),無論是大師名家還是青年才俊,他們用自己的巧手傳承祖先技藝,創(chuàng)作出一批工藝精湛、構思新銳的石雕精品,向世人展示了壽山石雕歷久彌新的匠心神韻。

老師和學生同臺展出,這一刻,在精品展的平臺上,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內涵更加深遠。

福建省工藝美術研究院院長余衛(wèi)平介紹,“壽山石雕刻技藝傳承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項目高級研修班,以培養(yǎng)高級人才為主,幫助非遺傳承人提高文化藝術素養(yǎng)、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該項目在秉承傳統、不失其本的基礎上,面向壽山石雕刻技藝的年輕一代,提高學員們的創(chuàng)新設計理念和技藝水平,進一步提升壽山石雕刻藝術品的藝術性和附加值”。

作為組織實施單位,福建省工藝美術研究院組建了一個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藝術家、民間藝人、美術學者、非物資文化遺產傳承人組成的師資隊伍,其中包括陳禮忠、林飛、潘驚石、鄭幼林等專業(yè)指導教師,采用“大師+教授”的培養(yǎng)模式,采取“院校式”教學與“師帶徒”結合,課堂教學與大師工作室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專業(yè)指導。

作為項目負責人,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工藝美術研究院院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禮忠表示,技藝傳承和藝術創(chuàng)新的核心在于人的培養(yǎng),對于新生代人才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

在為期90天的學習和實踐活動中,學員們除了聆聽來自院校的學者教授,行業(yè)內的國家及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和資深專家集中進行的理論授課外,還赴德化、惠安以及省外部分地區(qū)進行考察、學習和交流。

曾在去年獲得省“十大新銳雕刻青年”稱號的許永祥也是學生中的一員。在許永祥的眼里,走出熟悉的圈子,去跟不同門類的工藝進行交流學習時,獲得了新的體驗,拓寬了視野,拓展了思路,“很多工藝技法,審美視點都是相通的,可以互相借鑒,本專業(yè)之外的一些創(chuàng)作手法、題材、理念,往往更能觸發(fā)我們的靈感與創(chuàng)新思路”。

陳禮忠則認為,由于傳統題材對于石材的形狀和質地要求相對苛刻,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單純沿襲老一代的雕刻題材與思路,要轉變觀念、改變思路、勇于創(chuàng)新,給壽山石雕創(chuàng)作注入新鮮血液,提升壽山石雕文化品質,從而賦予壽山石雕新的時代氣息和內涵。

壽山石雕十分注重依石造型,因而有“一相抵九工”之說。時至今日,雕刻青年面臨機遇與挑戰(zhàn)共存的局面,年輕的學員們如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沿著前輩開辟的道路走得更遠,是非常大的挑戰(zhàn)。

許永祥說:“無數前輩藝人總結流傳下來的刀法,是身為青年雕刻師的我要真誠致敬學習和全盤繼承的,在這個基礎上,從各種文化藝術中吸取養(yǎng)分,提高自己的審美修養(yǎng),才能推陳出新,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

最終,學員們將理論與實操結合、臨摹設計與創(chuàng)作結合,在各專業(yè)教師的指導下,創(chuàng)作出一批以古獸、花鳥、山水和人物為題材的圓雕、印紐、薄意、高浮雕技藝為主的藝術作品。

陳禮忠認為,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充分展示了本期高級研修班學員的多向思維能力、壽山石雕技藝的代際傳承水平與創(chuàng)作實力,“壽山石雕刻要往創(chuàng)作藝術品而不是工藝品的方向銳意進取,就是要融入思想,反映精神,好的雕刻作品不但要符合美學標準,更要體現哲學思辨,不但要愉悅人心,更要發(fā)人深思”。

石不能言最可人。對于福建壽山石雕刻技藝來說,在當下這個充滿著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方式有機結合的文化氣息的時代,不僅需要設計師,也需要工藝師,而要把傳統工藝保護好、傳承好,更需要這批年輕的傳統藝術人才。(記者 肖榕/文 林熙/圖)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亞洲影響力 X 瀾翼資本簽約【明心商航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