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員們參觀中時集團。
福州新聞網(wǎng)7月28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鄢斌 葉繁 新聞營營員 張宇菲 莫錦宜 文/攝)與知名報媒大咖、新聞主播面對面交流互動;深入報業(yè)集團、電視臺體驗新聞制作;探訪老街區(qū),感受臺北老街風情……參加本報參與主辦的第八屆榕臺大學生新聞營的兩岸營員,這兩天行程滿滿,馬不停蹄地跑了臺北、新北等地,邊走邊看,用自己手中的筆和相機,發(fā)掘身邊的中華文化。
與報媒大咖互動
昨日上午,第八屆榕臺大學生新聞營來了一位臺灣報媒大咖朱賜麟。朱教授曾是臺灣《中國時報》名記,從事新聞工作三十多年,進入臺灣大學任教,是深受學生歡迎的知名教授。
朱教授從宏觀角度暢談了新聞的價值,并圍繞這一話題詳細地闡述了“新聞報道的第一要義——真實”“新聞處理的邏輯思考”等。朱教授站立授課,全程脫稿,旁征博引,內(nèi)容新穎,臺下掌聲不斷。
除了宏觀的理論課程,主辦方還特邀了臺灣中天電視臺著名記者李家名,為營員們傳授“實戰(zhàn)”課程。李家名結合自己新聞采訪實踐,采用PPT教學模式,從“新聞如何選材”到“拼湊線索挖掘獨家新聞”,再到“社會記者應具備的條件”等,一步一步運用真實案例,設置懸念,逐步引導,促使營員主動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探訪榕臺商緣締造的老街
榕臺兩地地緣相近,血緣相親,自古兩地經(jīng)濟就曾深度融合。昨日中午,營員們來到位于臺北市西南老松小學南側(cè)的剝皮寮,感受臺北老街風情。
走進長三四百米、寬約三米的老街,一至兩層高的磚木結構房屋沿街而立,臨街鋪面前是用紅磚砌成的閩南一帶常見的傳統(tǒng)騎廊,當?shù)厝朔Q為“亭仔腳”。北側(cè)街屋皆有后院,院內(nèi)綠樹成蔭,安靜而清幽;南側(cè)的兩層樓建筑則帶有明顯的洋房風格。“剝皮寮老街的房屋,無論平面布局,還是立面形式、整體造型等,都與我們閩南一帶的建筑很像。”一踏入老街區(qū),新疆師范大學的莫錦宜就對同組的臺灣營員介紹道。
當?shù)厝烁嬖V記者,剝皮寮乃因清朝時期福州商船運進杉木,在此剝?nèi)淦ざ妹兤ゅ季褪情排_兩地商緣相連的活化石。
在臺客串電視主播
《中國時報》是印行于臺灣地區(qū)的主要報紙,為臺灣報業(yè)的龍頭之一。營員們昨日下午應邀參觀了中時集團。營員們好奇地走進采訪、編發(fā)等部門,向當班的采編人員詳細了解新聞制作過程。
吉林大學的羅昱倫說:“以前看新聞,沒覺得這項工作有多么困難。但今天親身體驗了一回,才感受到這項工作的不容易。”
此外,營員們還參訪了大愛電視臺,并在“小主播看天下”演播廳客串了一回電視主持人。
榕臺大學生新聞營被臺灣媒體譽為“最不容錯過的夏令營”“超級自信的夏令營”,由福州晚報與臺灣大碩青年關懷基金會等聯(lián)合打造,旨在為未來服務于兩岸新聞事業(yè)的青年專才提供交流平臺。第八屆榕臺大學生新聞營在臺舉辦期間,福州晚報將刊載兩岸營員合作采寫的稿件。主辦方還將根據(jù)營員們的習作及表現(xiàn),評選出“金筆獎”“金指頭獎”等多個獎項。
責任編輯:李牧晨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今年“雙十一”期間福州快件將超2000萬件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