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wǎng)>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美術教師吳建峰:福州的美就夠畫的了

吳建峰在戶外寫生。

福州晚報記者 陳堅

他自幼喜歡畫畫,為此堅持作畫三十余年;他熱愛教育事業(yè),為幫學生理解古詩,專門給課本中的古詩配上畫作;他愛好傳統(tǒng)文化,為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帶出國門,應邀到美國耶魯大學美術館舉辦國畫展;他熱心公益,僅2019年就捐贈書畫拍賣所得的近百萬元人民幣,用于資助貧困老師和學生。他就是福州外國語學校美術教師吳建峰。

為古詩配畫

近日,記者到吳建峰畫室采訪時,前來拜訪他的朋友特意向他要了一本《讀詩賞畫(小學必背古詩部分)》。書中有吳建峰為70首古詩創(chuàng)作的70幅畫作,是吳建峰為幫助學生理解中國古詩詞而創(chuàng)作的。該書自2016年出版至今,已經(jīng)再版多次,很受歡迎。

這些詩意畫講求韻味,藏而不露,給人更多想象的空間,也受到藏家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喜愛。出版商及不少好友至今都在建議吳建峰為更多古詩配畫。不過,這些建議都被吳建峰婉拒了。

“當時創(chuàng)作這些畫時,我是非常用心的,精選了70首古詩,歷時一年多,反復推敲,精心繪制,才有了這些詩意畫。”吳建峰說,重復的事情他不愿意做,而且再畫下去也很難表現(xiàn)出新的意境。

畫風清新雅致

1971年出生的吳建峰是福州外國語學校的一名美術老師,同時還是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兼職副教授。他擅長中國畫的寫意花卉、山水等,尤工牡丹。作品多次入選全國書畫大賽并獲獎,且有為數(shù)頗多作品被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香港、臺灣地區(qū)的收藏家所收藏。

作為土生土長的福州人,他的畫作經(jīng)常以福州風光為背景,比如他的多幅畫就有五虎山,不過每幅畫里的五虎山都略有不同。如同散文的形散神不散,他筆下的五虎山雖略有不同,但均能展示五虎山的神韻。

吳建峰透露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秘訣:善于觀察,經(jīng)常寫生。為了實時觀察,他曾在畫室里養(yǎng)金魚、錦雞、孔雀等,還種植牡丹、蘭花、梅花等,能種養(yǎng)的他都會盡力種養(yǎng),種養(yǎng)不了的,他就到實地寫生,畫大量速寫,后面需要繪畫時,就會意到筆到地創(chuàng)作而成。

因為有油畫專業(yè)系統(tǒng)的美術學習經(jīng)歷,吳建峰的畫吸收了西畫的造型與設色諸法,融各家之長,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新穎生動、清新亮麗、溫馨雅致的畫風。

美術教師吳建峰:福州的美就夠畫的了

吳建峰作品《螺渚風流》。

在耶魯大學辦畫展

幾年前,吳建峰的畫就已經(jīng)走出國門。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的畫作被時任美國紐黑文市市長代表、文化部長Andrew Wolf看到,他非常喜歡吳建峰筆下的牡丹,便邀請吳建峰到耶魯大學舉辦畫展。2015年6月,吳建峰應邀在美國耶魯大學絲路美術館舉辦“國花牡丹”精品國畫展和《當代中國畫家吳建峰國畫精品選》全球首發(fā)式,此展頗受耶魯大學藝術界的好評。“無論用西方人的審美視角還是用東方人的人文情懷來解讀吳建峰先生,他的畫都是全世界所有人看著會心動的美麗景象。”美國耶魯大學絲路美術館資深策展人伊森羅德里格斯如是說。

福州的美就夠畫的了

隨著知名度逐漸打開,越來越多的人都注意到了這位福州畫家。一名資深策展人認為,吳建峰的寫意畫樸素大氣、酣暢自然,他筆下的牡丹、蘭蕙、夏荷、喜鵲等,絕無水中花、籠中鳥的精致與甜俗感,而是呈現(xiàn)著剛健的活力和怡然自得的神態(tài),抒寫了濃郁的鄉(xiāng)土情懷。這些自然精靈喚起人們對大自然的詩意向往,以及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讓人觀后久久難忘。

不少好友建議吳建峰走出福州,到更大的世界發(fā)展,吳建峰卻不為所動。在他看來,福州的美就夠他畫的了,“作為土生土長的福州人,這片土地給予我很多靈感,而我還沒有窮盡自己的力量去展現(xiàn)它。”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真我 GT7 屏幕參數(shù):邊框比iPhone 16 P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wǎng)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wǎng)(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wǎng)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wǎng)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