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民以食為天,食因器增色。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人們不僅追求菜肴的美味,也注重飲食活動中的審美愉悅和感官享受,對盛食之器物、宴飲之席具都極為講究,以達到“食之有味,觀之養(yǎng)目”的境界。本期閩菜文化博物館探館報道,聚焦館內豐富多樣的食器,一睹先人的飲食審美趣味。

古人用啥吃飯?來閩菜文化博物館看“老祖宗”的飲食器具

閩菜文化博物館內景。

宋代的灰陶飯甑、唐代的三足陶釜、唐代的福州懷安窯青釉五盅盤……博物館展架上,從遠古舊石器時代到近代社會的食具、酒物、茶器,一應俱全。

館內,有不少展示福州漆藝造詣的食具,能從中窺見歷史上盛極一時的漆器業(yè)對百姓日常生活的影響。

一個造型飽滿敦厚的清代脫胎漆器墩式食盒,因其漆畫畫工精致細膩,琴棋書畫等彩繪圖案惟妙惟肖,吸引不少觀眾駐足拍照。而其身世更是不同凡響——它是林則徐兒子林聰彝、林拱樞于道光三十年贈給宗侄的結婚禮品。

館內的清代四層剔犀漆盒與福州市博物館展出的南宋三層剔犀漆盒可互相參照欣賞。閩菜文化博物館展出的這件清代雕漆食盒,反映了清代福州上流社會士大夫階層在飲食器物上的審美與追求。

各類酒器也是閩菜文化博物館的一大展陳亮點。

清末的平平安安錫酒壺,寓隱含義豐富,值得一看。錫酒壺以葫蘆為主體形象,寓“福祿”之意。而壺流上的龍鳳裝飾物則構成“龍鳳呈祥”的吉語。古人觀念里,龍代表男性,鳳代表女性,一般都是龍上鳳下。這把錫酒壺卻是鳳在上、龍在下,這是清末慈禧太后掌權的政治風氣在民俗文化中的滲透。

重約25公斤的錫制溫酒爐——元寶酒爐,體型碩大,是福州酒文化中的典型器物之一。“閩派黃酒,必須溫著喝。錫易導熱,黃酒入壺,在熱水中稍燙一會兒,便成溫酒。”講解員說。這類溫酒爐過去一般置于店鋪前臺,民國時期許多酒樓在使用。(記者 全怡月 通訊員 葉君浩/文 記者 林雙偉/攝)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新福建聯(lián)手高德,超多專屬出行券來了!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