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載相逢傳佳話,悠悠古道過羅寧。從羅源穿境而過的羅寧古官道,于滄桑的歷史之中,在秀美的山水之間,連接南北,貫通古今。它凝望著羅源從歷史深處走來,見證這座千年古邑的繁榮興盛,承載著這座山海之城的文化底蘊。
日前發(fā)布的《福建省古驛道文化旅游專項規(guī)劃》寫道,福溫古道為福建省古代六條古驛道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羅寧古官道正是福溫古道的重要節(jié)點路段。日前,記者來到羅源,走訪這條古道,領略它的筆墨風流和驛路芳華,也感受古道新姿。
羅寧古官道。記者 林雙偉 攝
驛路尋蹤 探秘猴嶺
記者驅車前往起步鎮(zhèn)潮格村,準備踏訪羅寧古官道羅源境內的一段。在距離潮格村不遠的護國村,記者看到一座石塔護國塔。“前達溫州,后通福郡,凡冠蓋所必經……”一旁石碑上載有寫于清朝咸豐年間的碑文。羅寧古官道管理處主任董燦福介紹,古時護國村是福溫古道的必經之所。
抵達潮格村后,步入羅源古官道,斑駁的石板鐫刻著歲月的痕跡。行走不遠,便看到一座石板橋橫跨溪流之上,名曰“仙人橋”。相傳東漢時,曾有仙人徐登在起步的仙茅山修道,故有此名。
過橋之后,山勢漸陡,最為險峻陡峭之處,莫過于距離仙人橋約1公里的猴嶺。此處,綠樹繁茂,怪石嶙峋,最窄處僅1.5米寬。董燦福介紹,猴嶺因山勢遠眺狀如猴身得名,古道行經此處,曾遇巨石擋路,古人便在巨石之上鑿出了三層臺階,這才實現(xiàn)了古道的連綿延伸,因此又得名“三層嶺”。
經“三層嶺”繼續(xù)徒步約500米,地勢忽然開闊,可見一座近年修建供游客休息的涼亭,名為“水槽亭”。閑坐亭中,城郭風景盡收眼底。山風習習中,不禁令人遙想古道從何而來。
羅寧古官道途經的中房滿盾村,有古厝群。記者 林雙偉 攝
驛路追遠 千年筑路
歷史上驛運的繁忙,形成了今天揚名的羅源至寧德的羅寧古官道。作為驛道上的重要節(jié)點,羅源堪稱古道通衢。
據了解,羅寧古官道由連江下樓進羅源境內,沿途經白塔,穿過縣城所在地鳳山,繼而經起步、中房,于中房鎮(zhèn)界首接寧德蕉城區(qū)的白鶴嶺路,全長93里,其中羅源境內65里。
值得一提的是,羅寧古官道的修建,堪稱穿越時空的“接力賽”。
《羅源古官道志略》編委會主任董志干介紹,根據《福州府志》記載,羅寧古官道始修于漢武帝時期。原路由羅源護國村接入寧德蕉城區(qū)朱溪嶺道,或經羅源蔣店村過飛鸞嶺抵飛鸞渡口。
“兩條路線不是路程太長,便是山高路遠難行。”董志干介紹,到了南宋寶慶年間,時任寧德縣主簿丁大全,開辟了寧德白鶴嶺路,實現(xiàn)與羅源疊石的連接,后經明清維修,形成了今日羅寧古官道格局。
官道有啥功能?福州市政協(xié)文化文史和學習委編輯陳常飛介紹,官道是指由官府出資或者組織修建的道路。驛道屬于官道,它是中國古代為傳布王朝政令而由官方設置的交通道路與驛路傳舍的總稱。羅寧古官道羅源段為“五里一亭,十里一鋪”。亭供行旅休憩之用,鋪則供傳遞郵件鋪兵住宿之用。
驛路芳華 人文薈萃
一條古道,傳揚筆墨風流佳話,展示一方人文薈萃?!陡V莨朋A道史話》編撰組成員之一的林強,曾踏訪羅寧古官道。古道文化特別是“才翁石”傳奇故事,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才翁石”位于古官道走馬嶺白塔寺旁。1041年,北宋著名書法家蘇舜元(字才翁)擔任福建提點刑獄。一天,他路過白塔寺,被寺旁一樹石相依的情景打動,遂在樹旁崖石欣然題寫“才翁所賞樹石”。
1158年,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擔任寧德縣主簿,路過古道時發(fā)現(xiàn)了“才翁所賞樹石”。穿越時空的共鳴,促使他吁請當時的羅源知縣項服膺作護欄保護。熱心的陸游,也被林強形象地稱作“古代的文物保護工作者”。
到了清乾隆年間(1762年),擔任福州郡守的李拔,頗有官聲。他在路過時欣然為“才翁所賞樹石”題詩《才翁石》。不久之后,詩碑立于樹石之旁,讓“才翁石”聲名更顯。
千百年來,理學大家朱熹、民族英雄戚繼光、清代名臣紀昀(紀曉嵐)、著名篆刻家趙之謙等歷史名人都曾在古道往來,并留下諸多羅源題材詩歌佳作,在古道上久久流傳。
古道沿線,既有白塔鄉(xiāng)雙箭峰、猴嶺、福源山通天洞、疊石道者巖等自然奇觀,也有圣水寺棲云洞十八羅漢像、后張歷史文化街區(qū)、起步鎮(zhèn)宋橋、中房陳太尉宮、滿盾古民居建筑群等人文景觀。它們連同“徐登悟道成仙”“猴石精”等傳說,講述著古道跨越時空的芳華。
驛路錦繡 古道新姿
“仙人橋原有3條橋梁,民國年間兩條被砸斷,新中國成立后,用鋼筋水泥橋梁替代斷梁。這次修繕后,我們保留原有舊橋梁,新添置了兩片石板橋梁,恢復了仙人橋石板橋風貌。”在羅寧古官道仙人橋處,董燦福說。
近年,羅源以更大的力度保護羅寧古官道,傳承羅寧古官道文化??h政協(xié)多次就羅寧古官道的保護和修復提出建議,并籌措資金牽頭修復。2021年羅源縣羅寧古官道管理處成立后,率先對起步至中房段古官道展開修復,除了修繕仙人橋,部分破損嚴重的路面也按照古官道原來的鋪砌工藝進行了修復。
煥發(fā)新活力的,不只這里。鳳山鎮(zhèn)北門的羅寧古官道梅嶺段,據《福州府志》記載,自漢武帝時代留存至今。2018年,羅源鳳梅生態(tài)公園開放,公園與梅嶺古道串聯(lián),并設置羅寧古官道入口。入園賞羅源“古色”,成為公園的一大打卡點。而在起步鎮(zhèn),作為曾經羅寧古官道的必經橋梁,宋橋也得到恢復。
下一步,羅源將繼續(xù)挖掘羅寧古官道的歷史文化,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fā)展,讓這條昔日熱鬧的古官道,在新時代煥發(fā)新的活力。(記者 李錦清 見習記者 劉露 通訊員 黃益輝 劉其燚)
責任編輯:趙睿
- 羅源再次上榜全國縣域發(fā)展?jié)摿Π購娍h 位居第29位2023-10-30
- 羅源:愛在重陽度金秋 鄰里歡聚暖人心2023-10-23
- 羅源:把項目規(guī)劃圖快速轉化為實景圖2023-10-12
- 羅源:解難題 辦實事 助力民營經濟發(fā)展壯大2023-10-10
- 羅源試點開展“周周創(chuàng)城拉練賽”現(xiàn)場觀摩活動2023-10-10
- 羅源打造“閩劇古街” 綻放別樣魅力2023-10-07
- 羅源:村村能“造血”生財有門道2023-10-07
- 207省道羅源白巖村至南山村段“白改黑”2023-09-20
- 羅源灣港區(qū)高分通過公共衛(wèi)生核心能力考核2023-08-11
- 福州羅源:三劑良方為村集體強筋壯骨2023-08-02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百年石刻露真顏 今人賦予新意義2023-11-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