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嚴復后裔走訪中國船政文化城核心區(qū),他們表示——
這是傳播嚴復思想最好的時代
船政學堂是嚴復的求學之地,他一生的思想與成就從這里起步。6日,嚴復雕像在中國船政文化城揭幕,參加紀念嚴復誕辰170周年大會的專家學者、嚴復后裔走訪中國船政文化城核心區(qū),他們表示,這是傳播嚴復思想最好的時代,應該講好嚴復故事、船政故事,推動船政文化走向全球,助力打響閩都文化國際品牌。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內關于嚴復的展陳。記者 林雙偉 攝
與船政淵源深厚
當日,“歡迎‘嚴先生’回母校”成為中國船政文化城核心區(qū)的關鍵詞。在格致園、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嚴復元素無處不在,吸引不少游客拍照留念。
“嚴復與船政淵源深厚。”馬尾船政文化研究會會長陳悅說,1866年,是嚴復人生的第一大轉折點。這一年,嚴復父親因霍亂病逝,家中一貧如洗,嚴復無法繼續(xù)學業(yè);這一年,左宗棠奏請設立船政附屬教育機構,命名為求是堂藝局,取“實事求是”“求是求實”的寓意。
當時的總理船政事務衙門列出三項任務——造船、辦學、興海軍。1866年12月23日,船政工程全面動工時,學校開始招生,招考作文是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楨出的“大孝終身慕父母論”。嚴復報名應試,當時他父親初喪,見此命題,文情悲切,考取了第一名。1867年1月6日,求是堂藝局(后更名為船政學堂)開學,中國第一所新式教育學堂誕生。嚴復進入船政學堂的后學堂學習駕駛,開啟了波瀾壯闊的一生。
在第一批船政學堂學生被錄用時,位于馬尾的船政學堂還在建設,學生們只能暫時被安排在于山定光寺法雨堂上課。嚴復后來回憶:“當是時,馬江船司草創(chuàng)未就,借城南定光寺為學舍,同學僅百人,學旁行書算,其中晨夜伊毗之聲與梵唄相答……回首前塵,塔影山光,時猶呈現于吾夢寐間也。”
以最優(yōu)等成績畢業(yè)
陳悅說,1871年,嚴復以最優(yōu)等的成績畢業(yè)于船政后學堂,為該學堂第一屆畢業(yè)生,先后在“建威”“ 揚武”兩艦船實習和工作。與嚴復一起畢業(yè)還有鄧世昌等近代名人,他們在中華民族向海圖強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法國當時造船技術世界第一,前學堂由法國人教授船艦制造,設法文教學的物理、數學、化學以及制造等課程;英國當時航海最強,嚴復所在的后學堂由英國人教授艦船駕駛,設英文教學的天文、地理、管輪、駕駛等課程。通俗來說,前學堂主要培養(yǎng)海軍技術人員,后學堂主要培養(yǎng)海軍指揮軍官。
當時,嚴復是怎樣學習的?據悉,船政學堂實施精英教學模式,嚴復等學生除了學習經史策論等傳統文化課程外,還要學習外文、高等數學等,比如后學堂駕駛專業(yè)學生要學習航海天文學、地理知識等。船政在教學中十分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后學堂的教習既是教師又是海軍軍官,學生既要學習理論又要熟悉各種艦上作業(yè)。
從假期和考試制度安排來看,船政對學生的考核非常嚴格。學生在傳統節(jié)日(端午、中秋和春節(jié))才能放假,星期日給假1天但不許回家。學員入學3個月后開始甄別考試,通過者每月發(fā)放4兩銀子補貼家用,未通過者革退。教學開始后,每3個月對學生進行考核,考一等者賞銀10兩,二等無賞無罰,連續(xù)三次一等,另賞衣料。連續(xù)3次三等者勒令退學。“船政教學嚴進嚴出,淘汰率高達2/3。”陳悅說。
成為中國第一批留學生
隨著第一屆學生的畢業(yè),沈葆楨感受到要全面掌握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必須派遣優(yōu)秀學生到國外深造,“窺其精微之奧,宜置之莊岳之間”。
1877年,船政派出了第一批留學生,從船政后學堂畢業(yè)生中挑選的佼佼者被派往英國留學,嚴復、葉祖珪、薩鎮(zhèn)冰等人通過入學考試考入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制造學堂和藝圃的學生被派往法國,在巴黎礦務學校及自由政治學院等學習深造。
作為清政府派出的第一批留歐學生,嚴復在英國為期9個月的專業(yè)學習和實踐訓練中,深刻體會到當時中國和西方在海軍建設上的巨大差距。一次挖土筑壕訓練課上,教師要求每名學員在1小時內,用自己挖出來的土,筑成深入地面三尺的掩體,教師也跟學生一樣參與訓練。結果,教師們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了任務,外國學生完成了一半以上的任務,唯有嚴復他們這一批中國留學生僅完成不到一半的任務。這件事深深地觸動了嚴復,讓他看到了中國人與西方人的體質差異,決心更加努力學習,迎頭趕上。嚴復認為國民體質強弱關系到國家盛衰的思想,也在此時萌芽。
1879年夏,嚴復畢業(yè)回國,先在船政后學堂任教,次年到天津任北洋水師學堂洋文正教習。后來嚴復還在安徽高等學堂及復旦公學主持校政,擔任北京大學首任校長。
當日,嚴復后裔走進修繕保護并活化利用的船政文化城看史跡、賞船政“一臺戲”《最憶船政》??吹酱?ldquo;活”起來、“火”起來,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嚴復后裔表示,切身感悟到了先人在國難深重、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高舉“科學與愛國”旗幟,苦心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勇氣與決心,將擴大嚴復思想傳播效力,弘揚船政精神。(記者 歐陽進權 通訊員 吳丹紅)
責任編輯:趙睿
- 兩岸嘉賓紀念嚴復誕辰170周年 促民間交流合作2024-01-07
- 紀念嚴復誕辰170周年大會在福州舉行2024-01-07
- 福建省舉行紀念嚴復誕辰170周年大會2024-01-06
- 嚴復思想學術沙龍舉行 專家學者現場釋疑解惑2023-11-14
- 紀念嚴復誕辰169周年 海峽兩岸新書發(fā)布會在福州舉行2023-01-10
- 在福州古厝 探尋嚴復歷史足跡2022-10-28
- 嚴復逝世100周年:科學與愛國思想仍閃耀光芒2021-10-28
- 嚴復逝世100周年紀念大會舉行 嚴復公園建成開放2021-10-28
- 嚴譯《天演論》對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早期傳播的四大貢獻及其影響 | 嚴復逝世百年2021-10-27
- 魯迅與嚴復2021-10-2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久久為功推進城區(qū)內澇治理 找痛點破堵點2024-01-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