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鎮(zhèn)斜背茶茶場
近日,在龍巖市新羅區(qū)江山鎮(zhèn)老寨村的斜背茶制茶基地里,工人們正忙著炒茶、包裝。“今年的新茶已經采完,現在正在忙著做茶呢,我們還在為即將到來的第六屆斜背茶茶王賽做準備。”江山斜背茶協會副會長、老寨村茶農陳永標笑道。
龍巖斜背茶有300多年的歷史。時移世易,斜背茶如今又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春天。
守護數百年
龍巖斜背茶原屬傳統炒青綠茶,以其條索灰綠帶黃、湯色黃綠、葉底嫩黃綠亮而別具一格。其香氣清高而稍帶艾香、滋味濃厚回甘猶如新鮮橄欖。
據1993年出版的《龍巖市志》記載,有野生茶分布境內,福建名茶之一斜背茶,產于江山斜背村,始于明末。斜背茶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被列入福建十大名茶之一,是新羅區(qū)唯一入選《中國茶經》“地產名茶名錄”的優(yōu)質高山精品名茶。2008年,斜背茶和鐵觀音等一同被列入福建省首批茶樹種質資源保護名錄。
斜背茶以產地命名,原先主要種植在江山鎮(zhèn)的斜背村,上世紀70年代,斜背村拆分成了現在的新寨村和老寨村。后來,斜背茶種植逐漸發(fā)展到相鄰的背洋、梅溪、山頭等村,其加工后的茶葉統稱為斜背茶。如今,斜背茶主要產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新羅區(qū)江山鎮(zhèn)新寨、老寨、背洋等村。這些位于梅花山腹地的村子,生態(tài)、水質等條件在龍巖當地都屬一流,造就了斜背茶優(yōu)良的品質。
出身于種茶世家的陳永標,對斜背茶有著忘不了的記憶。
“從我記事起,村里人平常喝的就是斜背茶。村里有10多棵兩三百年的老茶樹,因為茶葉產量較少,從老茶樹采的茶,只有春節(jié)或有重要客人來了才能喝上一泡。”陳永標說,改革開放初期,長輩們就開始大量種植斜背茶,它也成了當時唯一的經濟作物,不少村民靠它換回生活必需品。
也怕山路遠
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斜背茶卻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陳永標清楚地記得,當時正是鐵觀音聲名大噪之時,斜背茶的價格卻幾乎沒動。“當時,斜背茶的市場價每公斤50元,和其他茶的價格差距很大。”
當地茶農也想提高價格,卻被來收茶的茶商潑了一盆冷水:“看看你們的包裝、工藝,茶好喝卻不好看,現在不比以前,怎么能賣得上高價?”
賣不上好價錢,大家也就沒了種植積極性。“山上很多茶園無人管理,基本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tài)。不少老茶園,雜草、灌木叢生,一些老茶樹甚至枯死。每到采茶季節(jié),茶農為了采點茶自己喝,要拿著柴刀一路劈雜草,才能進到茶園里。”回想起當年場景,陳永標唏噓不已。
“由于茶山疏于管理,導致斜背茶產量較低,一畝才能產出2.5公斤左右的干茶,最重要的是茶的品質受到了很大影響。”陳永標說,由于斜背茶一直采用人工采摘、人工炒制的制作工藝,工作量大,看不到效益,村里種茶做茶的人也越來越少,“那時候全村種茶的規(guī)??s減到了僅數百畝”。
老茶開新花
近年來,如何復興斜背茶,幫助群眾走上致富路,成了當地政府的重要工作。
“2010年以來,各級農業(yè)部門重點抓對斜背茶茶苗的繁育、加工等方面的技術培訓和指導,并對斜背茶種植給予一定補貼,提高大家的種植積極性。”江山鎮(zhèn)副鎮(zhèn)長謝琴連說,該鎮(zhèn)農技站還成立生產技術指導組,駐扎到重點產茶村及企業(yè),指導茶農及企業(yè)進行科學化管理、規(guī)范化栽培、標準化生產,推進無公害茶和有機茶生產。
“在農業(yè)部門的指導下,斜背茶品種得到改良。同時,我們堅持生態(tài)采茶、制茶的傳統,采用人工除草、人工采茶,茶葉質量和產量明顯提高。”陳永標說,如今斜背茶每畝可摘干茶達到17.5公斤,龍巖斜背茶傳統制作技藝還被列入龍巖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江山鎮(zhèn)還制定了《龍巖斜背茶產業(yè)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此外,江山鎮(zhèn)建立了1個斜背茶苗木繁育基地,新建2000畝標準化茶園,扶持5個斜背茶加工龍頭企業(yè),推進斜背茶產業(yè)向區(qū)域化、規(guī)?;藴驶?、專業(yè)化發(fā)展。
與以前茶農們單打獨斗不同,如今,新寨、老寨、背洋、山頭、梅溪等村聯合成立斜背茶專業(yè)合作社,105名茶農攜近1500畝茶園入伙,采取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的形式,申請注冊“龍巖斜背茶”商標,闖出了一定的知名度。
規(guī)模和產量上去了,品牌推廣也沒落下。“從2016年起,鎮(zhèn)里連續(xù)舉辦了四屆茶王賽,有效提高了斜背茶的知名度,更激發(fā)了當地茶農的種茶制茶熱情。”陳永標說,鎮(zhèn)里出臺相關政策,將斜背茶產業(yè)作為激勵性扶貧項目,引導有意愿的貧困戶參與,平均每戶可增收近萬元。
2019年,龍巖斜背茶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商標。如今,斜背茶平均價格在320元/公斤以上,全鎮(zhèn)種植面積已超過3000畝,年產量達6萬公斤,年產值超過800萬元。
江山鎮(zhèn)鎮(zhèn)長張翩翩說,下一步,鎮(zhèn)里將以發(fā)展生態(tài)茶葉觀光園為平臺,以弘揚茶文化為支點,打造茶業(yè)旅游示范區(qū),延伸茶葉產業(yè)鏈。
本報記者 戴敏 通訊員 溫連光 文/圖
責任編輯:趙睿
- 龍巖永定向22家已關閉煤礦發(fā)放補助金3726萬元2021-06-08
- 龍巖:主播帶你學黨史2021-06-08
- 龍巖6個教育項目獲3012萬元省預算內資金支持2021-06-07
- 福建龍巖:抓安全促發(fā)展 探索應急管理新模式2021-06-04
- 龍巖新羅區(qū)實施精神障礙患者居家康復項目2021-06-03
- 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中央第八督導組下沉龍巖市調研督導2021-05-27
- 龍巖:抓發(fā)展大事辦民生實事2021-05-23
- 少兒大病救助定點醫(yī)院增至10家2021-05-23
- 央媒集體重磅聚焦!福建這塊寶地再次驚艷了!2021-05-19
- 祝賀!泉州、龍巖!國家創(chuàng)新型城市2021-05-18
- 最新龍巖新聞 頻道推薦
-
龍巖市公布“2020.7.20”較大道路交通事故深2021-06-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