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泉州金魚巷定期有南音公益演出 觀眾還可以“點播”
每周三、五、六、日晚上 金魚巷11號進行南音公益演出
聽金魚巷中南音聲
金魚巷11號的首次南音演出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聆聽
傍晚,踏著幽靜的石板路,踩著鑲滿金魚的銅板地雕,走進古色古香的金魚巷11號,耳畔傳來陣陣千年古樂,令人瞬間靜了下來……上周六晚,市區(qū)古城金魚巷11號的“古城南音閣”正式開唱,將成為古城又一個南音常態(tài)化公益演出場所。據(jù)悉,每周三、五、六、日晚上均有演出,夏季演出時間晚8:00-10:30、冬季則為晚7:30-10:00。
窄窄的11號巷子,里頭布設(shè)成古香古色的場景,外頭與路面間恰有兩三級石階的落差,儼然形成一個天然舞臺。上周末晚是“古城南音閣”的第一次公益演出,十幾個南音節(jié)目輪番上臺,數(shù)十個參加公益演出的南音人中,老中青三代都有了,與觀眾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
“古城南音閣”是泉州古城辦為活化古城街巷而策劃的系列活動之一,目前暫由出身五代南音傳承世家,在泉州廣播電視臺藝術(shù)中心擔任南音教師的鄭澤峰主持,父親鄭振文參與教學活動。
法國友人迷上南音 愛上泉州人文生活
一首曲唱個十來分鐘,甚至二十分鐘,一句唱詞要聽完,費上個把分鐘,在南音中是司空見慣的事。“走在巷子里,聽著美妙的音樂,雖然我聽不懂在唱什么,但覺得棒極了!”上周末傍晚,來自法國的儒弗萊和他的朋友,也走進“古城南音閣”,體驗了一把咱厝南音魅力。
儒弗萊和他的朋友告訴記者,一聽到南音就愛上了它,覺得很有趣,以前在臺灣時就聽過,也知道它是從泉州傳到臺灣的。大約10年前,儒弗萊曾經(jīng)來過泉州,通過各種渠道,對泉州這座古城的了解越來越深入。如今已66歲的他,徹底愛上了泉州,“喜歡聽南音,看木偶戲,更喜歡泉州的人文和生活!”
外國友人參觀金魚巷,聽南音。
演員均來自公益班 觀眾還可以“點播”
據(jù)悉,目前參加“古城南音閣”演出的演員均來自公益班。“最小的4歲半,最大的10歲,這個南音雅韻公益班,從去年11月底開班,如今有了50多個學生。”今年84歲的鄭振文告訴記者,南音妙處在于,如果不是閩南人,或者長期在閩南居住的,是很難聽得懂的,在這些學員中,有一部分的學員是北方人,通過學南音的方式培養(yǎng)他們的藝術(shù)細胞。
“這里每天要唱什么南音曲目,由來演出的人自己定,南音閣不排節(jié)目單,但是聽眾可以提需求。”主持人鄭澤峰說,比如,你是喜歡聽曲譜的長或短,節(jié)奏舒緩或輕快的,都可以和當天的演出人員商量,他們會根據(jù)聽眾口味來調(diào)整表演的曲目。
傳承人說
鄭振文:“讓南音唱遍古城每個角落”
南音被譽為“中國音樂的活化石”,被作為重要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加以保護,但由于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在青年人中流傳度不高,如何更好地傳承下去成了一個問題。
泉州南音非遺傳承人鄭振文表示,古城離不開南音,發(fā)展古城南音要讓更多的人發(fā)力。他希望通過公益課堂,甚至發(fā)動志愿者,讓南音風風光光地走進課堂,走進學校,通過中小學生的學習傳唱,讓這些本來對南音不甚了了的新新人類認識南音,喜歡上南音,也希望通過他自己的努力,把南音唱遍古城每一條街巷、每一個角落。
(記者 李心雨 林福龍 莊麗祥 文\圖)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泉州: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南音2019-03-05
- 在千年尺八里追尋文化原鄉(xiāng)2019-01-30
- 第七屆福建藝術(shù)節(jié)閉幕 泉州四劇目獲一等獎2018-12-04
- 省曲藝骨干培訓(xùn)班南安開班2018-11-22
- 兩岸廣播暨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交流表演活動舉行2018-10-29
- 德化上涌鎮(zhèn)七旬老先生癡迷南音 自制琵琶50余年2018-10-18
- 癡迷南音70余載 傳承人陳練搶救瀕危文化遺產(chǎn)2018-10-17
- 莊麗芬:這朵“牡丹”,用熱愛與堅持澆灌2018-10-09
- 泉州金魚巷引入南音常態(tài)化公益演出點2018-09-13
- 千年古韻老巷回響 泉州金魚巷引入南音公益演出2018-09-11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