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泉州西街舊館驛巷:祖上下南洋打拼 回鄉(xiāng)建起西洋大厝
舊館驛1號凹型建筑頗具風格
漫步西街,與兒時的記憶重疊,似乎少了很多吆喝,又多了幾許蒼老。這次,記者跟隨“1號大姐”曾華麗,踏進西街一條充滿文化氣息的老街巷。
由西街往南轉(zhuǎn)入一條巷子,一堵堵閩南紅磚墻撲面而來,這就是著名的舊館驛。一直走到底,便是此次探訪的舊館驛1號,一座將老人、老屋、古城完美融合的處所。
西洋老屋立街頭 崇學重孝傳后人
進入舊館驛1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古香古色的紅磚古厝,一幢兩層高的樓靜立院中。據(jù)悉,該樓占地400多平方米,和日常所見不同的是,這座建筑呈凹形,正中間往里凹,兩邊凸出,頗具風格。園里栽滿花草,而一棵巨大的含笑花已長在宅里50多年,也算得上是這座老宅的代表景物了,花開之時,幽香遠飄,一年四季都常綠。
據(jù)年過六旬的葉阿姨介紹,這幢老房子始建于1947年,是一座典型西洋建筑,當年,公公下南洋打工、做生意賺到錢后回鄉(xiāng)建的。
在閑聊的過程中,記者看見葉阿姨桌上放著一份《東南早報》,葉阿姨笑著說:“從早報創(chuàng)刊時,我家就開始訂閱了,我們不僅是老讀者,還向身邊很多人推薦你們的報紙。”
有年代感的鐘和房子一樣古老
踏實做人崇學重孝 傳承家風影響后代
“我經(jīng)常告誡兒女們,要踏實做人,崇學重孝!”葉阿姨告訴記者,她21歲嫁到陳家,丈夫排行老六,后來兄弟幾個漸漸失去了聯(lián)系,她便擔起照顧一家人的重任。
她說,公公當時就是出名的孝子,這個家風也被一代代地傳承下來。嫁入陳家第四年,葉阿姨的小姑姑雙目失明,葉阿姨平時在餅干廠里上班,一邊要照顧老人孩子,一邊還要照顧小姑姑。2002年,婆婆不慎摔斷腿,葉阿姨又擔起了照顧婆婆的責任。
“合家歡樂迎富貴,滿門平安好運來。”這是葉阿姨家中的一副對聯(lián),正如葉阿姨所說,子孫后代們深受家風家訓影響,都十分孝順。而她仁愛寬容之心也體現(xiàn)在小動物身上,附近居民家的寵物跑來她家嬉戲打鬧,葉阿姨都不會驅(qū)趕,甚至拿出食物喂養(yǎng)它們。
【巷子介紹】
舊館驛巷,位于泉州市區(qū)西街中段、東塔斜對面,巷子起于西街,南接古榕巷,巷長約200米。這條著名的老街巷,泉州人俗稱“牛仔頁巷”或“牛仔驛”。
顧名思義,此巷原為泉州古代驛站所在地,驛站即古代驛吏或來往官員歇宿、換騎之地。早在宋代,原泉州大路驛站為晉安驛,設縣治西(今中山北路驛內(nèi)巷);及至元代,晉安驛遷至舊館驛巷內(nèi),易名清源驛,巷內(nèi)設有一座專供過往官員或信使住宿和更換馬匹的館舍,故名館驛;明代天啟年間,知府沈翹楚更遷驛站于城外,原驛站廢棄,此處便演變?yōu)榈孛拖锩?;清代,此巷屬萬厚鋪古榕里。
舊館驛巷文化史跡豐富,有天室池、元代驛站、明代染織房遺址。達官顯赫之家遍布巷中,有明嘉靖年間御史汪旦、戶部侍郎莊國楨府第,有清道光年間翰林龔維琳胞弟舉人龔維琨府邸,有清代刑部主事王海文故居、清嘉慶年間進士楊濱海故居、清末狀元吳魯讀書處“亦香吟館”,以及董楊大宗祠、汪氏宗祠等。舊館驛里的龔姓,更是泉州城里有名的書香門第,至今為人所知,還因為龔家后人里,出了菲律賓中西學校校長龔顯禧(1876—1944)以及知名詩人舒婷。
(記者 李心雨 林福龍 胡彥明 文/圖)
責任編輯:唐秀敏
- 今晚8點 泉州西街將亮相央視4套《記住鄉(xiāng)愁》2019-03-28
- 3月28日晚,央視《記住鄉(xiāng)愁》將首播泉州西街!2019-03-25
- 泉州:關于元宵節(jié)期間調(diào)整西街東段交通管制措施的通告2019-02-18
- 回味舊時光 遇見新文創(chuàng) 泉州西街站穩(wěn)古城旅游C位2018-10-08
- 泉州西街(鐘樓至新華路)經(jīng)營業(yè)態(tài)管理實施方案出爐2018-09-17
- 泉州西街:圍墻上將打開一扇窗 定心塔能看全了2018-05-28
- “古早味”與新興業(yè)態(tài) 泉州西街的變與不變2017-08-16
- 泉州西街粘氏家族古厝挖出明代石碑殘件 或為先人收藏2016-11-29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泉州交警開展電動車違法整治 保障道路通行安2019-04-2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