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廈門新聞
分享

原標題:廈門小作坊“規(guī)矩”多 食品安全教育從娃娃抓起

廈門小作坊“規(guī)矩”多 食品安全教育從娃娃抓起

食品安全教育從娃娃抓起

小作坊“規(guī)矩”多食安規(guī)范要牢記

海峽網6月13日訊 (海西晨報記者彭怡郡通訊員馬建國)購買小作坊的食品要注意什么?學校門口路邊攤的食物可以買嗎?上周六,江頭市場監(jiān)督管理所(以下簡稱江頭所)帶領廈門公交集團“小黃帽”向日葵小記者走進食品安全教育基地,為他們講解小作坊的管理規(guī)范,傳授食品安全知識。

向小記者傳授食安知識

詳細分析、生動講解,江頭所副所長馬建國用日常監(jiān)管中發(fā)生的真實案例,講解食用黑作坊食品的危害。馬建國表示,在學校外的食雜店有許多“五毛食品”,它們價格低廉,深受小朋友們喜愛。因成本低,這些“五毛食品”有些是三無食品,外包裝上沒有印刷生產日期、生產許可證以及生產廠名稱。食用三無食品,對人體健康是有害的。此外,夏天到了,路邊的冷飲攤便成了小朋友的最愛,小朋友們一定要選擇證照齊全的攤位購買冷飲。

隨后,江頭所執(zhí)法人員黃競為小記者們科普了小作坊食品安全的相關知識。如何選擇合格的小作坊?購買小作坊食品要注意些什么?小記者們聽得津津有味,不僅踴躍提問,還對著執(zhí)法人員整理的食品安全歌謠拍照,打算回去傳唱。

講解教室外,家長們也積極向執(zhí)法人員請教食品安全知識,請執(zhí)法人員幫忙破解關于食品的謠言。馬建國表示,通過此次課程,可以在孩子們心中埋下注意食品安全的種子,希望孩子們在購買食品時能牢記食品安全規(guī)范。

隨后,小記者們參觀了威辰餐飲實訓基地。這是江頭所轄區(qū)的食品安全教育基地,專門用來為餐飲店員工提供餐飲技術實訓和理論培訓。在基地工作人員指導下,小記者們了解了食品制作流程,還自己動手制作了美味的餅干。

指導小作坊升級改造

執(zhí)法人員向小記者們普及小作坊管理規(guī)范等食安相關知識,受到小記者和家長們歡迎。而這只是江頭所加強對小作坊的監(jiān)管、保障市民食品安全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去年11月,廈門市修訂并發(fā)布了《廈門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允許生產加工食品目錄》(以下簡稱《目錄》)?!赌夸洝泛w了11大類44個品種的食品,品種數量為全省之最,經過廣泛摸底調查和專家評審,并征求各相關單位意見,充分考慮了目前老百姓日常消費產品和地方特色食品情況,將工藝傳統(tǒng)的米血、土筍凍納入《目錄》管理。同時,規(guī)定了各類小作坊產品的工藝規(guī)范,填補了監(jiān)管上的空白。

在這一背景下,江頭所著力對轄區(qū)一些不規(guī)范的小作坊進行升級改造。比如,江頭所轄區(qū)內的“包好呷”包子鋪,在執(zhí)法人員指導和幫助下,已于去年拿到了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核準證。然而,據黃競介紹,他們在日常監(jiān)管中發(fā)現,這家包子鋪布局不合理,存在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的風險。而且,該店鋪的倉庫庫存管理也不規(guī)范,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沒有做好登記工作。

為此,執(zhí)法人員多次上門,和經營者一起對包子店進行改造,把餡料加工區(qū)、發(fā)面制作區(qū)、蒸制區(qū)、包裝區(qū)、冷藏庫等區(qū)域重新布局,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同時,執(zhí)法人員還指導經營者落實進貨檢查,做好進出庫、食品銷售記錄及人員檢查。當發(fā)現不合格食品時,必須下架并且登記,在使用食品添加劑時也要如實記錄。

在指導經營者改造的過程中,執(zhí)法人員也遇到了一些困難。黃競表示,經營者不懂得操作電腦,他們需要手把手指導,教會經營者操作入市必登等系統(tǒng)。在定期巡查中,執(zhí)法人員加大檢查力度,一旦發(fā)現不規(guī)范的情況,要求對方立刻整改。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造,這家包子鋪不僅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加工流程更加科學,產品品質也更有保障

責任編輯:黃仙妹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與“泥”相約 樂享創(chuàng)造——閩侯縣實驗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