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wǎng)>新聞中心>國內(nèi)頻道>國內(nèi)新聞
分享

中秋節(jié)小長假期間,北京各大火車站的客流量明顯增多。北京鐵路警方提醒廣大旅客,出行時嚴禁攜帶水果刀。

北京鐵路警方安檢人員介紹,近日北京各大火車站的客流量明顯增加,在旅客進站安檢中查獲違禁物品中最多是易燃易爆氣罐類和水果刀。根據(jù)鐵路新修訂的安檢新規(guī),罰沒物品中新增加了有可能危機旅客人身安全的菜刀、餐刀、屠宰刀、斧子等利器和鈍器。在限制攜帶的物品中,打火機由原來限帶5個,現(xiàn)為限帶2個;摩絲、發(fā)膠、殺蟲劑、空氣清新劑等自噴壓力容器由原來限帶600毫升改為現(xiàn)在限帶120毫升。9月5日8時許,北京南站派出所安檢員在北安檢通道執(zhí)機時,從一名男子過機的行李中,查獲酒精120毫升,后被民警收繳,并接受民警的法制宣傳教育。

對此,北京鐵路警方出臺十點提示提醒廣大旅客:

一是旅客出門前,請仔細查看攜帶的行李物品,盡量化零為整,不要攜帶多件行李物品,以免發(fā)生遺失。如需攜帶水果,請不要攜帶水果刀,可以提前將水果洗好或切好放入餐盒攜帶。

二是進站安檢時,請廣大旅客配合安檢人員工作,按照順序?qū)y帶物品放在安檢儀上接受檢查。安檢結(jié)束后,不要著急進站,請及時清點自己的行李物品,以免發(fā)生遺落或錯拿耽誤出行。另外提醒的是,假期出行人多,旅客要提前選擇好交通工具,提前安檢進站候車,以免卡點出行耽誤行程。

三是旅客出行時,盡量不要攜帶大量現(xiàn)金,以免發(fā)生遺落或丟失。今年暑運期間,警方在各大火車站就撿拾旅客遺失的現(xiàn)金20余萬元。

四是提高警惕,旅客出行時盡量保管好隨身攜帶的財物,特別是雙肩背包、單肩挎包盡量放在胸前,手機要保管好,盡量不要一邊走路一邊聽歌。

五是防止受騙,旅客在車站如碰到有人以各種理由求助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并建議求助人員找車站工作人員和民警。此外,還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按照鐵路相關管理規(guī)定,驗票、驗證進站上車,不要相信陌生人能幫助購買車票或提前進站上車,以免上當受騙。同時,請及時將可疑情況通知該車站工作人員或民警,來共同維護好車站的良好出行環(huán)境。

六是在站臺進站上車時,請按照順序排隊上車,不要在擁擠,特別是帶小孩的家長,注意列車和站臺之間的縫隙,以免踩空掉下站臺。在站臺候車時,家長要管理好小孩,不要在站臺上追跑打鬧,避免發(fā)生意外。

七是乘車過程中,旅客攜帶的行李物品一定要放在自己的視線范圍內(nèi),防止行李物品發(fā)生丟失或錯拿。此外,在車廂中要提高警惕,防止有可疑人員趁旅客放置行李物品之機實施盜竊。

八是乘坐高鐵動車時,請不要手機、電腦、相機、IPAD等貴重物品隨手放在座位前的網(wǎng)兜內(nèi),以免遺失或遺忘。特別是列車上提供的充電設施,給手機等物充電后要及時拔下,避免下車時遺忘。特別提醒的是,高鐵動車車廂內(nèi)是嚴禁吸煙的,請吸煙的旅客為了大家的安全,遵守鐵路的有關規(guī)定,不要在高鐵動車車廂內(nèi)、衛(wèi)生間內(nèi)和列車的連接處吸煙。高鐵動車車廂內(nèi)安裝有煙霧自動報警器,吸煙會導致列車減速慢行或臨時停車,嚴重干擾正常的鐵路運輸秩序,責任人會受到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處理。

八是旅客下車時,請仔細檢查一下自己的行李物品,行李架上、衣帽鉤上和座位下面,是否還要遺落的物品。同時,提醒旅客出站乘坐電梯或下樓梯時,不要著急,以免發(fā)生擁擠踩踏。

九是通過鐵路有人看守道口時,請服從工作人員管理,不要搶過道口,不要強行鉆桿。通過鐵路無人看守道口時,要“一慢、二看、三通過”,確保自身安全。

十是中秋小長假期間,請家長管理好小孩,不要破壞鐵路的防護網(wǎng),不要在鐵路上行走、停留、玩耍和穿越。不準在鐵路上擺放障礙物,不準拆盜、毀壞鐵路設備、設施以及不準用石塊等物品擊打列車。

責任編輯:周冬

最新國內(nèi)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2025年福建省暨福州市醫(yī)?;鸨O(jiān)管集中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wǎng)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wǎng)(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wǎng)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wǎng)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