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在中國能源體系中,沒有哪一種能源像石油這樣,承載著全民族的情感。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甩掉“貧油國”帽子,迅速改變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石油工人,以“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沖天干勁和忘我犧牲精神,開發(fā)出大慶油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等,實現了中國石油事業(yè)的重大突破,把原油年產量從新中國成立前僅10余萬噸大幅提升至1978年的約1億噸。在此過程中,社會各界紛紛掀起了學習“鐵人精神”、為祖國建功立業(yè)的熱潮。

改革開放以來,為了給現代化建設提供能源支撐,夯實經濟起飛的基礎,一大批石油戰(zhàn)線科技工作者和一線石油工人繼續(xù)發(fā)揚艱苦奮斗的拼搏精神,把原油開采量進一步提升至2017年的約2億噸,石油大國地位不斷鞏固。

約160年歷程 世界石油工業(yè)幾經變革

石油不僅是重要的燃料動力資源,支撐現代汽車工業(yè)、航空工業(yè)等,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生產出成百上千種化工產品,如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醫(yī)藥、農藥等,在人們生產、生活中發(fā)揮著特殊重要的作用。由此,石油也獲得了“工業(yè)血液”的美譽。

廣義的石油工業(yè)是指開采石油、油質巖、天然氣以及對其進行煉制加工的工業(yè)部門,具體來說,包括油、氣地質勘探、開發(fā)和石油煉制,油、氣儲運等。人類對于石油的發(fā)現和使用的歷史非常悠久,據考證,古埃及和印度已經采用石油來制作天然瀝青和煤油燈,中國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和北宋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都有關于利用石油的記載。

人們一般把德雷克井鉆探成功作為近代石油工業(yè)開始的標志。由此計算,石油工業(yè)的歷史并不長,不到160年。石油科技史專家、中國石油管理干部學院教授王才良把世界石油工業(yè)史大體上劃分為4個階段。

從1859年到20世紀20年代為第一個階段,石油工業(yè)體系初步形成。1859年,一位叫德雷克的美國人在賓夕法尼亞州鉆成第一口具有現代工業(yè)意義的油井,拉開了近代石油工業(yè)的序幕。此后約60年間,石油產量增長到約1億噸。形成了以燈用煤油為主導產品,以蒸汽機帶動的沖擊鉆機為主要開采工具,以由螺栓連接鐵管的管道為主要運輸方式,以蒸餾法為主要冶煉工藝的石油工業(yè)體系。美國、阿塞拜疆、墨西哥等成為當時主要石油產地。

從1920年到二戰(zhàn)結束為第二階段,大型油田接連發(fā)現,石油工業(yè)體系迅速拓展。約25年間,全球石油產量飆升至1945年的3.66億噸。隨著折射地震、反射地震等勘探技術和新鉆井技術的應用,美國、委內瑞拉等發(fā)現大型油田,中東地區(qū)展現出誘人的石油開采前景。

從二戰(zhàn)后到 1980 年為第三階段,是飛速發(fā)展的“黃金時代”,35年間原油產量增長近8倍。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產量飛速增長,中東成為世界能源中心之一。蘇聯隨著西伯利亞油田的開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石油大國。墨西哥海上石油和歐洲北海石油開采取得突破,使得墨西哥、英國、挪威等成為主要產油國。

20世紀80年代之后為第四階段,世界石油進入緩慢增長期。據統(tǒng)計,1979年到2008年的30 年中,全球石油總產量僅僅上升了4.2 億噸,達到 36.5 億噸。從2012年到2017年,年產量保持在41噸到44億噸之間。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近年來頁巖油產量持續(xù)增加,帶動該國原油產量攀升至世界第一。

40載發(fā)展 國內原油年產達2億噸高位

對于新中國石油工業(yè)來說,1959年9月26日是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日子,中國石油勘探隊在東北松遼盆地第三號基準探井噴出工業(yè)性油流,標志著在東北沃土找到了大油田,這就是后來鼎鼎大名的“大慶油田”,躋身世界十大油田之一,年產量4000萬至5000萬噸。大慶油田的發(fā)現和開發(fā),使中國脫離了石油匱乏的時代,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石油工業(yè)的落后面貌。1964年年初,“華北石油會戰(zhàn)”打響,勝利油田、大港油田等高產油田被相繼發(fā)現。中國的原油產量逐年提升,到1978年,突破1億噸,成為世界主要產油國之一。

保持石油高產穩(wěn)產并不容易,由于新增儲量接替不上,1979年之后,原油生產連續(xù)兩年徘徊不前,呈下降之勢。面對這種局面,應該采取什么措施呢?據中石油咨詢中心咨詢專家、原華北石油會戰(zhàn)指揮部副指揮兼總地質師查全衡介紹,當時有關部門把農村“大包干”的經驗引入到石油行業(yè),決定從1981年起,對石油行業(yè)實行“1億噸原油產量包干”政策,具體來說就是石油部門在完成1億噸產量指標后,超產油和節(jié)約的自用油可以出口,所得外匯全額留成,用于進口器材、技術;國內外油價差額絕大部分留作石油勘探開發(fā)基金。“石油大包干”極大地調動了石油戰(zhàn)線職工的積極性,效果很快體現出來,1985年,原油產量達到了1.25億噸新水平。

適應世界海洋石油快速發(fā)展趨勢,1982年2月,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正式成立,成為第一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工業(yè)行業(yè)。約1年后,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成立,負責管理經營全國重要煉油、石油化工和化纖企業(yè)。1988 年4月,石油部改組為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并將所屬的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分立。自此,中國石油工業(yè)基本形成以陸上、海洋、石化3大公司為基礎,分工較為明確,各自獨立經營的格局。

1998年,國家對石油工業(yè)實行戰(zhàn)略性重組,分別成立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1999年,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油進行重組改制,組建了各自的股份公司。2000年至2001年,3家股份公司先后在海外成功上市,國有石油公司的產權改革取得了歷史性突破,為石油化工行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015年,國內原油產量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2.15億噸,近兩年均保持約2億噸的高位。

“走出去”25年 技術創(chuàng)新增強競爭實力

今年6月29日,北京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公布了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初評結果。由新疆油田公司牽頭負責的《凹陷區(qū)礫巖油藏勘探理論技術與瑪湖特大型油田發(fā)現》通過初評。“瑪湖大發(fā)現”成為國家科技進步成果最高獎——特等獎的唯一候選項目。瑪湖特大型油田發(fā)現得益于石油勘探理論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在此之前,國內外尚無凹陷區(qū)礫巖規(guī)模勘探成功的先例,中國石油人經過二十多年艱苦探索,最終突破“勘探禁區(qū)”,創(chuàng)立了凹陷區(qū)礫巖油藏勘探理論和配套技術體系,發(fā)現瑪湖10億噸級特大型礫巖油田,開拓出中國新的石油基地。

2017年8月6日,塔里木盆地的順北油氣田“順北評2H井”完鉆井深達8433米,創(chuàng)下亞洲最深井、最深定向井兩項紀錄,標志著中國油氣田超深井鉆井技術走在了世界前列。正是攻克了這一世界級鉆完井難題,平均埋藏深度超7000米,超深、超高壓、超高溫的順北油氣田才有成功開發(fā)的可能性。

今天,中國在石油領域勘探和開采技術領域的創(chuàng)新實力無疑是舉世矚目的,但是改革開放初期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彼時,中國在此領域很大程度上處在觀念有待更新、設備落后、靠人海戰(zhàn)術和拼命精神彌補的階段。查全衡指出,直到1983年起外匯留成政策實施,石油領域才開始引進大型計算機、數字地震儀、測井儀等先進勘探裝備,并引進法國和美國地震隊和測井隊,加強中國西部山地、大漠區(qū)的勘探技術攻關。1989年,中國開展塔里木石油會戰(zhàn)時,中國石油領域初步呈現出“兩新兩高”(即采用新工藝技術、新管理體制,實現高水平、高效益)的新面貌。

石油領域的技術進步為“走出去”奠定了基礎。1993年3月,中國石油中標泰國邦亞區(qū)塊項目,同年10月,與秘魯國家石油公司簽署塔拉拉油田7區(qū)作業(yè)服務合同。據統(tǒng)計,到2017年,共有34家中國石油企業(yè)參與了海外210個石油項目的投資,累計海外石油權益產量達1.9億噸,由此也帶動了中國石油技術和裝備進入美國、中東的油氣田,為世界石油產業(yè)發(fā)展作出了杰出貢獻。

責任編輯:莊婷婷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第五屆“紅明谷”杯大賽決賽圓滿收官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