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wǎng)>新聞中心>國內(nèi)頻道>社會新聞
分享

原標題:暴曬下共享單車坐墊溫度高達79.4℃ 如何降溫?

“太燙了。”7月27日中午11點,張梁從鐵道學院公交車站下車,徑直往幾輛曬著“日光浴”的共享單車走去,先用手摸了單車的坐墊,又迅速“彈”了回來。

暴曬下共享單車坐墊溫度近80℃ 如何給單車坐墊降溫?

在測試過程中,其中一輛暴曬下的共享單車的坐墊溫度高達79.4℃。

張梁四處張望,沒有發(fā)現(xiàn)其他“目標”,因急著要趕去另外一個地點,他騎著單車就往長沙韶山南路上駛去,但始終不敢完全坐在坐墊上,臉上大粒的汗珠開始冒出來。“這天氣,沒有別的感覺,就是熱。我們做銷售需要到處跑,騎自行車比走路方便很多。”

當共享單車遇上高溫,騎行也帶上“火辣”的味道。高溫天氣里,長沙共享單車坐墊溫度有多高?如何快速使暴曬的坐墊降溫?時刻新聞記者持測溫儀走向長沙街頭,實測高溫下的共享單車的溫度,體驗高溫下的騎行,并送上降溫“秘籍”。

單車只曬6分鐘 坐墊溫度上升32.7℃

在長沙華翼府小區(qū)附近,記者發(fā)現(xiàn)小超市陰涼處有一輛“乘涼”中的摩拜單車,用手觸摸,有輕微的熱度。用溫度儀測試,坐墊溫度為31.4℃,手柄30.4℃。

記者開鎖后,把單車移至可停放的陽光下,僅6分鐘,再用測溫儀進行測試,坐墊溫度為63.1℃,手柄45.2℃,坐墊溫度上升31.7℃。

“剛剛坐上去,有種‘鐵板燒’的感覺。”10分鐘的騎行體驗,后背、臉上都在冒汗。最后,記者把車停在允許停車的樹蔭下,再次測試,坐墊溫度為42.6℃,手柄為31.7℃。

隨后,記者從韶山南路258號出發(fā),沿途經(jīng)過長沙市中心醫(yī)院、鐵道學院、桔園立交橋等地點,分別測試了暴曬在太陽下與停放在陰涼處的共享單車。

在測試的過程中,暴曬下共享單車坐墊溫度在65℃-80℃之間,其中一輛共享單車的坐墊溫度高達79.4℃,手柄高達53.2℃。

鐵道學院公交車站牌樹蔭下,記者測試了單車手柄和坐墊,坐墊溫度是31.8℃,手柄29.5℃,陰涼處的共享單車坐墊溫度平均在30℃-40℃之間。

摩拜、ofo支招坐墊降溫 呼吁單車停放在允許停車的陰涼處

雖然是正午時分,沿途依然能看到少量騎行共享單車的人。如果就近沒有停放在陰涼處的共享單車,該如何快速使單車坐墊降溫呢?記者隨后咨詢了摩拜、ofo相關工作人員。

“滿哥,你通知下大家,要他們騎完車以后,放在陰涼的地方咯”,ofo小黃車長沙區(qū)域工作人員傅思遠表示,高溫天氣,ofo小黃車長沙微信公眾號收到很多類似的留言,在7月17日,就推送了相關坐墊降溫攻略和呼吁,獲得很多“小黃人”支招。

“可以把水倒一點在坐墊上,用紙巾稍微擦拭降溫。”傅思遠說,高溫出行,一定要記得防暑。希望大家都能安穩(wěn)地坐在小黃車上,開開心心騎車,在有停放條件的情況下,盡量停放在陰涼的地方。

“騎行人數(shù)受雨天的影響比較大,高溫天氣,影響并不大,市民利用共享單車解決上班途中‘最后一公里’問題是剛需。”摩拜單車公關經(jīng)理喻晗介紹,就長沙地區(qū)來說,早晚高峰時段集中了65%以上的騎行需求。摩拜為例,工作日早高峰3小時的騎行次數(shù)最高已超40萬。尤其在地鐵沿線,呈現(xiàn)出明顯的輻射狀騎停區(qū)別。

“建議用戶在停車的時候,盡量停放在允許停車的陰涼處,以方便下一位用戶使用。”喻晗說,大晴天騎行,坐墊升溫快降溫也快。如果遇到坐墊溫度比較高,可以使用濕紙巾擦拭,甚至直接用手擦拭幾次,都能有效地降溫。

紅網(wǎng)時刻新聞見習記者 何青 長沙報道

責任編輯:肖舒

       特別聲明:本網(wǎng)登載內(nèi)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nèi)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銀醫(yī)攜手綻芳華,僑韻傳承譜新篇——廈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wǎng)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wǎng)(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wǎng)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wǎng)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