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思政大課開播了播出時間什么時候,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觀后感怎么寫?附思政大課觀后感寫作范文大全!
為將高校思政課教學優(yōu)勢轉化為防疫斗爭的強大力量,教育部社會科學司、人民網(wǎng)將聯(lián)合舉辦“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3月9日14:30至16:00,全國高校學生可通過人民網(wǎng)教育頻道、人民網(wǎng)人民智云客戶端、咪咕視頻客戶端等同步收看直播。
全國大學生疫情防控思政大課直播觀看地址
時間:3月9日14:30至16:00
2020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觀后感【篇1】
疫情突發(fā),對新病毒認識需要過程,有效藥物和疫苗研發(fā)需要時間,醫(yī)護人員和防護物資需要支援,這是疫情發(fā)生的階段性規(guī)律。疫情初發(fā)階段,面對病毒的兇猛攻勢,人們焦急地看到,第一仗確實并不占優(yōu)勢。好在傳染病發(fā)生規(guī)律是清楚的,只要明確了傳染源、傳播渠道、易感人群,采取強有力的措施隔離傳染源,切斷傳播渠道,管控好易感人群,就能阻止疫情蔓延,奪回主動權。
面對嚴峻考驗,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所有中國人緊密團結起來,社會主義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yōu)勢得到充分彰顯。中央統(tǒng)籌調度全國醫(yī)療資源,派出50多支醫(yī)療救治隊馳援湖北;通過中央醫(yī)藥儲備向武漢緊急調運物資,防護服、口罩、手套、防護鏡等醫(yī)用物資不斷充實;組織鐘南山、李蘭娟、張伯禮等多位醫(yī)學領域的院士專家,深入防控疫情第一線……一個個“逆行”的背影,一聲聲“武漢加油”的吶喊,一輛輛滿載保障物資的汽車,危難之時,最可貴的正是能夠團結起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克時艱!
病毒有潛伏期,就會有爆發(fā)期,這是疫情發(fā)展的規(guī)律。疫情進入高發(fā)期,令人痛心地看到,確診人數(shù)不斷上升,波及全國各個省區(qū)市。這種變化是預料之中的,這正是困難所在,是全國從中央到地方采取一系列非常措施的原因所在?,F(xiàn)在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理解這些非常時期的非常舉措,從我做起,從身邊事做起,以無言的自覺自律為社會和他人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同時也要樹立信心,科學地認識到,也是由于各方面防控手段跟上以后,我們在疫情的預防、治療、檢驗以及醫(yī)療人員配備、醫(yī)療機構的納入等各方面措施得到加強,特別是核酸檢測試劑的投入使用,使得原來沒有被辨別的病例和部分隱藏的病例進一步得到確診,這是患者數(shù)量不斷增加的另一個客觀原因。
確診數(shù)字上升的同時,好消息也在不斷傳來:多位確診患者已經(jīng)治愈出院,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研發(fā)不斷取得進展,火神山、雷神山醫(yī)院將在近日投入使用,全國各地醫(yī)護人員集中精銳力量馳援武漢,中央600多億元疫情防控專項資金、各方社會捐助、各地物資調配正源源不斷涌向疫情發(fā)生地……科學家們正在與病毒賽跑,隨著病毒的真面目逐漸暴露在陽光下,相信阻擊的手段會越來越精準、越來越有效,阻擊戰(zhàn)也將轉向殲滅戰(zhàn)。
疫情兇險,不僥幸不輕敵不恐慌,堅定必勝信心,這是戰(zhàn)勝疫情的鐵律。當前,疫情防控正處于關鍵時期,形勢嚴峻復雜,存在進一步擴散的風險。危機時刻,最能考驗一個人的素質。遏制新型肺炎疫情,有責任感的人不僅僅是受保護者,更是疫情防范鏈條上的積極踐行者。非常時刻,每個人作出一些犧牲,哪怕自己多了許多不便,減少了不少獲得,這些暫時性的付出,也是為了早日迎來陽光燦爛的日子。
全面抗疫已經(jīng)到了白熱化階段,除了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堅決勝利,別無選擇。歷史無數(shù)次證明,偉大的中華民族是在風雨中發(fā)展進步的,越是偉大的民族,經(jīng)歷的風雨滄桑也就越多。面對危難挑戰(zhàn),中華民族從不畏懼,在一切難關面前,偉大的中國人民必將更加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災難擊垮不了我們,反而會讓我們緊緊擁抱在一起,凝聚最強大的戰(zhàn)斗力!
2020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觀后感【篇2】
近期,湖北省武漢市等多個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疫情發(fā)生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面對疫情,有那么一群人義無反顧地沖在武漢防疫的最前端,最好地詮釋了“為天地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和傳統(tǒng)……展現(xiàn)了新時代共產(chǎn)黨人應該擔負起的光榮使命。
他,連日來,從廣州到武漢再到北京,實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發(fā)布會,連線媒體直播,解讀最新狀態(tài)……84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教授的行程被安排得滿滿當當。在新型冠狀病毒蔓延的情況下,他建議公眾“沒有什么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但他卻第一時間乘坐高鐵,沖到了武漢防疫的第一線。別人回家過年,而他卻去武漢上班,他選擇做一個逆行者。
他們,發(fā)出了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豪言壯語。在病毒和疫情面前,醫(yī)護人員仍奮斗在第一線,甚至出現(xiàn)了多名醫(yī)護人員感染的事件,面對危險,面對困難,白衣戰(zhàn)士沒有選擇退縮,面對此次病毒,他們主動請纓與病魔搏斗,為的是研究、了解病毒,為的是治愈患者,為的是控制疫情,為的是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為的是捍衛(wèi)社會安寧。他們集中火力,奔赴一線,全力以赴,早日打贏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zhàn)爭。他們是最可敬、最可愛的人兒。
責任、擔當是有分量的,也是有能量的,這種能量就是疫情發(fā)生時像鐘南山院士、奮戰(zhàn)在一線的醫(yī)護人員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的,他們彰顯的是何為家國情懷,何為英雄本色,何為國家脊梁。疫情考驗本色,在疫情面前,他們沒有選擇退縮,而是勇往直前,他們同樣有青春的面龐,有牽掛的家人,但防控疫情就是使命,崇高的信仰使他們選擇了逆行。和平年代,他們就是真正偉大的英雄。有人說“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因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當我們平靜地走過近乎平淡的每一天,總有一些人堅守在最艱苦最危險的崗位上,他們在平凡工作崗位上的堅守,成為了國家的中流抵住。感謝您們,向您們致敬。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物。前進的道路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新時代的共產(chǎn)黨人要有不懼艱險的那股勁,愛崗敬業(yè),身體力行,要有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的“拓荒精神”,在自身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不斷地奮斗進取,才有可能為人民和國家做出貢獻。不論是領導干部還是普通的工作人員,只要國家和人民需要,就要時刻挺身而出。
他們崇高的理想信念,他們的愛崗敬業(yè),他們肩上的責任與擔當,他們的團結一心,他們的不怕犧牲、一往無前是新時代共產(chǎn)黨人永遠追隨的足跡。
致敬“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逆行者,您們永遠是最可敬的人,永遠是我們的榜樣!
觀后感
磨難壓不垮、奮起正當時。在舉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時刻。
總有一種力量激勵我們前行,總有一種精神讓我們淚流滿面,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億萬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戰(zhàn)“疫”路上的一個個“好人”,一件件“好事”走進我們的視野,他們的事跡,他們的名字……感動著我們,凝聚起社會正能量,號召著我們必有信心和決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我們普通人雖不能親臨主戰(zhàn)場,但我們能堅持在大戰(zhàn)中堅定信心、明確了理想,今后的歲月定將不負韶華。
另外,還要學會如何做好防護措施:第一。盡量不出門,如果必須要去公共場所記得佩戴口罩;第二要勤洗手;第三不要過度疲勞,這樣會降低免疫力。不能吃野味,從自己做起,從每一個家庭做起,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觀后感怎么寫?
從格式上來說,觀后感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段:
一、第一段把公開課中的主要內容,加以概括,如疫情防控課講了什么,想表達什么。
二、第二段選擇一個比較重要的點,也可以是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加以表達,我覺得哪些比較好,我有什么樣的看法。比如就選疫情防控課中的其中-個內容一怎 么防控。
三、第三段聯(lián)系實際生活,把公開課里的內容和生活中的結合起來,抒發(fā)一下真情實感,生活中怎么樣,我覺得應該怎么樣,我學到了什么,并將主題升華。比如防疫課中防疫難點,結合實際寫肺炎期間醫(yī)護人員舍生忘死救助傷員,中國制度的優(yōu)越性,人性的閃光點,人生觀價值觀自駕要做出怎樣的改變。
四、做到以上3點,那么這篇觀后感基本就寫出來了。當然不- -定就三段。中間可以自己分,詳略得當就好
五、但是結構層次一定要鮮明,觀和感結合,重點在“感”上。“感”要聯(lián)系社會實際,努力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
責任編輯:陳錦娜
特別聲明:本網(wǎng)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疫情防控思政大課觀后感500字體會心得 疫情防控思政大課觀后感范文大全2020-03-12
- 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觀后感匯總 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精選10篇2020-03-12
- 疫情防控思政大課觀后感心得體會 思政大課觀后感500字800字1000字范文 2020-03-12
- 最新見多識廣 頻道推薦
-
2020各地開學開學時間表最新匯總 哪些地方延2020-03-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