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節(jié),劉津巧(右)在當地的龍舟賽活動中為外國小朋友介紹中國書法。
今年5月,黃飄瑩(中)作為經濟委員會的主席參加了中歐青年領袖論壇,主持了圍繞中國和16個中東歐國家的“模擬16+1”中歐領袖論壇。圖為她在主持會場。
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海外學子擁有獨特的“文化使者”優(yōu)勢。他們中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一點,并主動肩負起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講述中國故事的責任。
中國青年 應有獨特的文化表達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提高了世界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度。對于這一點,身在海外的學子感觸頗深。
莊容天現在英國攻讀牛津大學博士學位,對于中國國力的提升和英國社會對中國的了解不斷增加,他深有體會。“去年,在牛津大學聯(lián)盟內,牛津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lián)誼會有了屬于自己的常務委員的席位。這意味著中國青年能在此平臺上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并擁有決策權。”莊容天說道。
數十年前,莊容天的父親也曾就讀于牛津大學。莊容天說:“父親告訴我,他們那一輩人當年在英國留學時,英國人對于中國知之甚少。而到了我們這一代,身邊的英國人開始或多或少地了解中國。一個有趣的例子是,現任牛津學聯(lián)主席在稱呼中國學聯(lián)主席時,會用中文稱他為‘書記’,而不是用英文稱其為‘閣下’,可見其對于中國社會有一定了解。”
除此之外,很多國家的企業(yè)也很認可中國留學生,愿意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就業(yè)機會。
田會子碩士畢業(yè)于匈牙利賽德格大學,畢業(yè)后在當地一家跨國物流公司工作。她說:“‘一帶一路’倡議使匈牙利企業(yè)受益,我們海外學子也增加了就業(yè)機會。我就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工作。”
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世界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度不斷提高,中文在國外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劉津巧就讀于以色列巴伊蘭大學。不久前,她看到特拉維夫某個正在修建的鐵路旁貼了中國國旗,還掛出了印有中文的橫幅。“看到這一景象的時候,真的有一種身為中國人的強烈自豪感。我興奮地指給身旁的以色列朋友看,告訴她這是跟中國有關的項目。”劉津巧說道。
跨文化交流 需要耐心和努力
在切實感受到“一帶一路”帶來的變化的同時,學子們也非常愿意帶著文化自信參與到中國文化的傳播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中。
黃飄瑩是歐盟伊拉斯謨斯項目旅游管理的在讀碩士。與大多數海外留學生的經歷不同,由于該項目的特殊性,她已在丹麥、斯洛文尼亞和西班牙等國家有過留學經歷。她說:“在留學期間,我曾參與過歐中青年領袖論壇和‘一帶一路’倡議青年領袖對話會,對青年如何有效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如何協(xié)調與歐盟的關系進行了深入思考。”
黃飄瑩還表示,今年10月她將參加聯(lián)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在希臘舉辦的國際旅游會議,探討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絲路旅游如何促進中國和歐洲開展更深入的交流和合作。
劉津巧則是通過參與當地中國文化中心舉辦的活動,來傳播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在端午節(jié)時,我參加了龍舟賽活動。不過我并不會劃龍舟,所以主要工作是在岸上為當地朋友講解毛筆字、茶藝和中國結等內容。”劉津巧說道。
在留學期間,田會子參與最多的是當地孔子學院組織的活動。她表示,自己就讀的賽德格大學內就有一所孔子學院。“我們中國留學生經常組織起來,一起到當地學校給小朋友講中國文化。比如,用幻燈片展示中國的秀麗江山,教唱京劇、打太極拳。在國外生活的這幾年,我感覺匈牙利民眾很樂于了解中國文化。我也愿意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化,愛上中國文化。”田會子說。
主動傳播文化 帶來由衷成就感
在中外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中,海外學子有著他人獨特的優(yōu)勢,他們中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一點,并主動肩負起向世界傳遞文化聲音、講述中國故事的責任。覃真情在大學本科期間,曾作為交換生在泰國學習生活了一年。今年畢業(yè)后,她選擇在泰國做一名漢語教師志愿者,在當地幼兒園教小朋友們學中文。“作為志愿者教師,當看到我的學生對中文越來越感興趣,看到他們朝我跑來時用中文跟我打招呼時,我有一種由衷的成就感。”
覃真情還提及自己在中文的基礎授課內容外還會擴充一些其他知識,為的是盡可能多地介紹中國文化。比如,在講與動物有關的漢字時,她介紹中國的十二生肖;在小朋友吃飯前會播放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等。
“雖然我現在身處異鄉(xiāng),拓展教學內容需要克服不少困難,但我認為這些努力是值得的。我愿意為中國文化的傳播盡自己微薄的力量,讓越來越多的泰國小朋友喜歡中文。”覃真情說。
海外學子還借助其他平臺,通過自己的視角表達所見所感。田會子就參與到了一個與探索新絲路有關的活動中。作為其中一員,田會子與伙伴們推出了一個公眾號,探討‘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的文化、美食和旅游等話題。田會子說:“在未來,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一帶一路’的建設中去,中國文化也會繼續(xù)走向世界。”
黃飄瑩在留學期間已經獨自游歷了20多個歐洲國家。她說:“我計劃在留學期間走遍‘一帶一路’沿線的65個國家,并以自己的視角進行調研并撰寫文章,發(fā)出當代中國青年的聲音。”黃飄瑩認為,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人才是重要的資源。海外學子作為祖國未來建設的重要力量,要勇于承擔起時代賦予的責任。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臺灣“兩岸出版交流協(xié)會”將向大陸捐贈2000冊圖書2019-03-04
- 福州新設一批榕臺職工文化交流基地2019-01-24
- 臺胞臺商熱議陜西惠臺“60條”:期盼落實 共享機遇2018-09-19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為爭取華裔選票 澳大利亞政客爭相使用微信2019-04-0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