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中國臺灣網3月27日北京訊 (記者 高斯斯 孫路路)國務院臺辦今日(27日)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fā)布會,發(fā)言人陳斌華就近期兩岸熱點議題答記者問。

民進黨擬收“戰(zhàn)爭稅”、臺軍在金門打實彈“壯膽” 國臺辦發(fā)出警告

國務院臺辦發(fā)言人陳斌華。(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日前,有臺媒報道稱,臺相關部門和機構已做過“金融兵推”,如果兩岸開戰(zhàn),為籌措“戰(zhàn)備資金”,可以考量增加稅、費。此事在島內引發(fā)質疑,稱是在收“戰(zhàn)爭稅”。

島內商界人士亦普遍認為,民進黨當局當前的行徑完全劃錯了重點,只有搞好兩岸關系、避免戰(zhàn)爭才是解決問題的真正辦法。

陳斌華對此表示,這說明民進黨當局正蓄意制造緊張對抗,借炒作和操弄“備戰(zhàn)”謀求其政黨私利,與其標榜的“設法緩和臺海緊張形勢”完全是背道而馳。如果任由他們在“臺獨”的邪路上走到黑,廣大臺灣同胞將是最大的受害者。

近年來,民進黨勾結外部勢力,從美國手中購買武器、揮霍老百姓的錢早已成為鐵板釘釘?shù)氖聦?。而這段時間民進黨當局的種種挑釁行徑也使得兩岸關系變得格外緊張。

比如,民進黨當局日前曾宣稱,4月將在金門本島、烈?guī)Z等地進行實彈射擊,并辯稱相關做法為例行性常態(tài)訓練射擊,沒有針對性。

究竟是“例行性”的訓練,還是有“針對性”的挑釁,民進黨當局心里比誰都清楚。金門鄉(xiāng)親親歷和平與戰(zhàn)爭的轉換,愈加珍視和平、反對戰(zhàn)爭,他們已經在“開炮”與“建橋”中作出了正確選擇。

陳斌華表示,“我們密切關注臺軍在金門的動向,如其挑釁滋事,膽敢輕舉妄動,必遭失敗。”

在經濟方面,眾所周知,《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xié)議》(ECFA)生效實施已二十多年了,令臺灣獲益巨大。近期,在島內發(fā)生所謂“反服貿運動”十年之際,臺灣各界反思與檢討聲音不斷,紛紛呼吁即將上臺的民進黨新團隊要尋求有利于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政策和路線,切實維護和增進島內業(yè)界和民眾的利益福祉。

陳斌華指出,十年來的事實已經讓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企業(yè)認識到,兩岸關系好、臺灣才會好,臺灣民眾、企業(yè)才能獲得更多的利益福祉。民進黨當局應正視要和平不要戰(zhàn)爭、要發(fā)展不要衰退、要交流不要分離、要合作不要對抗的島內主流民意,盡快取消阻撓破壞兩岸交流合作的人為障礙和限制,采取有利于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融合發(fā)展的政策路線。

對比民進黨當局只顧謀取政治私利、罔顧民生、不斷攪亂臺海局勢的“老把戲”,近期穩(wěn)步推進的兩岸交流活動顯然是兩岸民間更期待的一股暖流。

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于26日至29日在海南博鰲召開。陳斌華介紹了參加博鰲論壇的臺灣相關人士,歡迎臺灣工商界人士踴躍參加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并表示會提供必要的服務和接待。

近期,兩岸文化交流活動持續(xù)熱絡,包括兩岸攜手打造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再次赴臺開展二十周年慶演、由兩岸數(shù)十位優(yōu)秀演職人員創(chuàng)作的話劇《尋味》即將登陸國家大劇院。在今天的新聞發(fā)布會上,陳斌華也一一作了詳細介紹。

對于兩岸輿論關注度較高的馬英九先生4月將再次帶領臺灣青年來陜西、廣東、北京等地參訪交流,陳斌華表示,會妥善做好馬先生此行的相關活動安排。兩岸同胞是一家人,自然應該多來往、常走動,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政治基礎上,歡迎臺灣各政黨團體和各界人士常來大陸參訪交流,共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維護臺海和平穩(wěn)定,造福兩岸同胞。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亞洲影響力 X 瀾翼資本簽約【明心商航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