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報-新福建3月25日訊(通訊員 林惠卿 林源鑫 文/圖)一脈相承,兩岸同“音”。3月24日,一場兩岸地方戲曲的表演和學術交流會在漳浦縣竹馬戲(薌劇)傳承保護基地舉辦。來自臺灣臺北的南樂貞遠社一行12人,與漳浦縣竹馬戲(薌劇)傳承保護中心等當?shù)貞蚯鷪F體歡聚一堂,共敘兩岸戲曲情緣。
兩岸戲曲人同臺表演了南音《魚沉雁杳》《暗想暗猜》《梅花操》和竹馬戲《桃花搭渡》《和尚下山游漳浦》《昭君和番》等傳統(tǒng)劇目,以精湛的演技和優(yōu)美的唱腔,將劇中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生動地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贏得了陣陣掌聲。
南樂貞遠社社長丁松耀、漳浦縣南音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薛淑花和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曾憲林等分別分享了各自對南音和薌劇、歌仔戲表演傳承或藝術研究的心得體會,一致認為閩南的薌劇與臺灣的歌仔戲、閩南的南音與臺灣的南樂、南館本質(zhì)上同為一個劇種,都是一脈相承的中華文化大花園的一朵奇葩。
會前,臺北客人還參觀了漳浦藍氏三杰館、黃道周紀念館和天福茶博物院。交流會上,浦臺青年演員互贈禮物、交換了聯(lián)系方式。此外,漳浦縣有關部門聯(lián)合授予漳浦縣竹馬戲(薌劇)傳承保護中心“浦臺同心·兩岸文化交流示范基地”。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碰撞和融合,通過此次活動,不僅體現(xiàn)了竹馬戲和南音的獨特魅力,也為兩岸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搭建了一座橋梁,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貢獻了力量。
據(jù)悉,漳浦是臺胞主要祖籍地和臺商投資密集區(qū),也是全國文化先進縣和中國民間藝術竹馬戲之鄉(xiāng)。近年來,漳浦縣竹馬戲(薌劇)傳承保護中心先后赴臺參加兩岸小戲大展、臺北市歌仔戲觀摩匯演、彰化縣秀水鄉(xiāng)曾厝福德宮傳統(tǒng)藝術交流等活動,先后邀請高雄市仁武區(qū)民軒文化藝術團、陳美云歌劇團、臺灣師范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臺灣南管新錦珠劇團等臺灣戲曲團體到漳浦訪問交流,為增進浦臺文化交流和兩岸情感融合作出積極貢獻。
責任編輯:莊婷婷
- 臺當局稱兩岸中小學交流“能避免就避免” 國臺辦:謀“獨”喪失理智2025-03-26
- 臺觀光產(chǎn)業(yè)變“觀光慘業(yè)” 國臺辦:民進黨當局阻撓禁限、設卡立障是根本原因2025-03-26
- 民進黨當局對臺積電“整串出走”樂觀其成 國臺辦回應2025-03-26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國臺辦:推出新舉報專欄,對“臺獨”惡劣行徑2025-03-2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