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專題地圖>專題要聞
分享

在熙熙攘攘的展會現(xiàn)場,楊永良坐在一臺古老的木質織機前,五顏六色的羊毛線在他的手下慢慢延展成花色精美的地毯,他的表演吸引了許多參展商和觀眾的駐足。

加牙藏族織毯技藝傳承人楊永良:我織過的地毯可以繞村子一圈

楊永良在自家的院內紡線(5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在2018中國(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上,楊永良受邀參加現(xiàn)場編織表演。本次展會吸引了全國31個省區(qū)市400多家企業(yè)以及印度、伊朗、阿富汗等34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近250家企業(yè)參加展會。

56歲的楊永良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加牙藏族織毯技藝傳承人,8歲開始跟父親學織地毯。“我織過的地毯可以繞村子一圈了”,他說。

加牙藏族織毯技藝傳承人楊永良:我織過的地毯可以繞村子一圈

楊永良在清洗羊毛線(6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青海省湟中縣上新莊鎮(zhèn)加牙村有著300多年的織毯歷史,村民世代以織毯為生。加牙村編織的地毯色澤艷麗不褪色,質地堅硬而富有彈性,可以使用200年不壞,是地毯中的“佼佼者”。

加牙藏族織毯技藝傳承人楊永良:我織過的地毯可以繞村子一圈

楊永良在制作藏毯(2014年9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姑娘嫁到加牙里,不捻線著干啥哩。”在楊永良的記憶里,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全村有530多戶都在織地毯。如今,加牙村的村民們卻更愿意選擇外出務工,這項傳統(tǒng)技藝逐漸被人們淡忘。甚至曾有段時間,全村只有楊永良家一戶在編織地毯。

加牙藏族織毯技藝傳承人楊永良:我織過的地毯可以繞村子一圈

楊永良在織機前制作藏毯(5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2006年,加牙藏族織毯技藝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湟中縣文化局投資建立了“加牙藏族織毯技藝傳習所”。楊永良招收了幾個徒弟,那時客戶訂單也很多,但最終只有他和妻子守在織機前。

青海舉辦的每年一屆的全國唯一藏毯專業(yè)性國際展會卻給楊永良帶來了新的機遇。加牙村慢慢開始出現(xiàn)了不少從內地甚至國外慕名而來的客商。

加牙藏族織毯技藝傳承人楊永良:我織過的地毯可以繞村子一圈

楊永良與妻子在自家院內紡線(6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為了讓自己的地毯適應消費者的喜好,楊永良時常琢磨構思新圖案,織一些掛毯、椅子坐墊等。許多來湟中旅游的游客聽說他的編織技藝,也會找上門買毯子。

談起加牙藏族織毯技藝的傳承,楊永良有些擔憂,“現(xiàn)在沒有一個固定傳承人,祖輩把這么好的手藝傳給了我,我一定要找到合適的接班人。”

責任編輯:趙睿

相關閱讀
關鍵詞: 加牙藏族織毯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直擊《海的一半》排練現(xiàn)場:用舞蹈重塑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