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廈門7月19日電 (記者林盈)網絡文明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互聯(lián)網正成為凝聚各方共識,促進各界交流的重要手段。近幾年,網絡在工作與生活中的比重逐年攀升,以網絡為媒介的兩岸互動越來越密切。在網絡推進兩岸和平發(fā)展、融合發(fā)展的重要場域中,作為“網絡原住民”的“網生代”青少年成為生力軍。
陽光學院兩岸融合發(fā)展研究院院長、臺灣學者馬彥彬作主旨演講。人民網攝
鄉(xiāng)愁跨海峽,網絡近人心。互聯(lián)網時代,如何為“網生代”構建健康、有序、安全、清朗的網絡空間?如何發(fā)揮“網生代”力量,增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在7月19日舉行的2023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海峽兩岸青少年網絡素養(yǎng)建設論壇上,陽光學院兩岸融合發(fā)展研究院院長、臺灣學者馬彥彬分享了他的理解。
如何提升島內臺青對惠臺政策的共鳴感?
馬彥彬提出,要更好地應用網絡來爭取共鳴,例如,在“小故事”里說“大時代”,鼓勵兩岸青年通過共同喜愛的網絡社交平臺互動連結,利用元宇宙等虛實結合的方式縮短現(xiàn)實距離,增進互動。
“島內臺青也經常使用抖音、小紅書,兩岸青年在網絡上同樣喜歡耍帥??帷弁嫔谱?,這是天然的融合連結點。”馬彥彬建議,要善用信息新科技,更勇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提升兩岸青年之間正向的網絡互動,在邁向融合發(fā)展的進程之中進一步推動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
馬彥彬說,兩岸青年的文化差異沒有想象中的大,年輕人自有年輕人的交流方式,“網絡原住民”的身份是相互融合的天然基礎,虛擬空間會影響年輕人的認知和認同,讓兩岸“網絡原住民”成為兩岸“天然融”的新世代,這種“天然融”將是兩岸融合發(fā)展的新動力與新希望。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2023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發(fā)布《中國網絡文明發(fā)2023-07-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