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部分消費者奉在“神壇”之上進口牛奶最近風波不斷。先是中國進口牛奶最大來源地之一——澳洲的巴氏鮮奶因質量問題被國家認監(jiān)委叫停認證,隨后,南方都市報針對進口鮮奶超長保質期發(fā)表了系列調查報道,甚至有奶業(yè)人士炮轟進口牛奶超長保質期是犧牲品質換來的。一時間,關于進口鮮奶保質期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進口巴氏鮮奶的亂象在福建市場是否也存在呢?
連日來,筆者針對這一問題在福州、廈門等地展開了實地調查發(fā)現,原本保質期不超過7天的進口巴氏鮮奶,擺上國內超市的貨架保質期卻比原產國多了一倍不止。福建省奶業(yè)協會相關專家表示,通過一定的技術可以將巴氏鮮奶保質期延長,卻對巴氏鮮奶的活性成分有破壞性影響,喝這樣的巴氏鮮奶已經背離了喝巴氏鮮奶初衷。
福州一家超市冷柜上擺放的進口和本土巴氏鮮奶
洋鮮奶進入福建市場保質期翻了好幾倍
近日,國家認監(jiān)委在其官網上掛出了一份名為《暫停澳大利亞巴氏殺菌乳企業(yè)注冊資格并全面加強后續(xù)監(jiān)管》的通知。中國進口牛奶最大來源地之一——澳洲的巴氏鮮奶因質量問題被叫停認證,頓時輿論一片嘩然。
福建地區(qū)在售的本土、進口巴氏鮮奶保質期對比
關于進口鮮奶的爭議還包括保質期上的雙重標準。連日來,筆者走訪了福州、廈門等地多家超市發(fā)現,多數進口巴氏鮮奶的保質期都在30天以上,遠高于普通巴氏鮮奶,而在一些電商渠道的進口巴氏鮮奶,保質期也基本在15天以上,甚至是40天。
筆者在福州鼓樓區(qū)一家大型超市,售賣的兩款來自澳洲的巴氏鮮奶保質期都在30天以上,其中保利巴氏殺菌乳保質期為將近40天。之形成鮮明的對比的是,擺放在同一冷柜區(qū)域的本土巴氏鮮奶——長富巴氏鮮奶,保質期僅為7天。
多數進口鮮奶保質期在本土鮮奶的2倍以上
在廈門思明區(qū)一家大型超市,筆者看到從韓國進口的延世牧場、南陽牧場等鮮奶的保質期則為15天,是本土巴氏鮮奶的2倍以上。
不僅是線下渠道進口巴氏鮮奶保質期長的問題,線上渠道的電商同樣也是這樣的狀況。筆者在淘寶網上咨詢了多家可供福建地區(qū)的進口鮮奶賣家,所售賣的巴氏鮮奶保質期均在15天以上,例如喬西牧場巴氏殺菌奶保質期為18天、SADA巴氏殺菌鮮奶的保質期則為21天。
令人意外的是,這些巴氏鮮奶產品在自己的原產國,保質期卻與國內普通本地鮮奶無異。生活在墨爾本已經有5年的福州人林女士就向筆者證實,在當地很少見到保質期在10天以上的巴氏鮮奶,基本上保質期就7天之內。另一名生活在悉尼的華僑也向筆者證實了這一說法。
“肯定是符合相關標準的,才允許售賣的。”一位售賣巴氏鮮奶的淘寶賣家則表示,進口牛奶的保質期是符合相關規(guī)定的,至于為何一些品牌不同區(qū)域的保質期不一樣,賣家則解釋稱可能是保鮮工藝不同。
“中國特供奶”的秘密延長保質期會降低牛奶活性成分
進口巴氏鮮奶進入國內以后,卻為何變成了延長保質期的 “中國特供”?
“這可能與進口品牌采用了區(qū)別于傳統巴氏保鮮工藝新技術。”福建省奶業(yè)協會副秘書長柯秀增表示,現在市面上,進口品牌采用了預巴殺技術(兩次巴氏殺菌)或者U P技術等一些新興技術,能夠將鮮奶保質期延長,但區(qū)別于傳統的巴氏保鮮工藝,多次殺菌對于熱敏感性的微量元素和牛奶活性破壞性非常大。換句話說,這些進口巴氏鮮奶很可能是用降低牛奶活性成分來換取保質期。
▲在福州一家超市,一款進口生鮮乳的保質期近40天
前不久,南方都市報筆者針對廣東省的進口鮮奶進行走訪調查,發(fā)現進口鮮奶保質期遠遠超過本土鮮奶。事實上,不僅在福建,進口鮮奶保質期延長在全國來看都很普遍。
某知名奶企福建區(qū)域負責人坦言,近年來奶業(yè)競爭激烈,國內外奶企廝殺的戰(zhàn)場也從原先的奶粉、常溫奶市場開始向鮮奶市場轉移。不過,由于保質期問題短、國際運輸耗時長等問題,巴氏鮮奶一直被視為國內奶業(yè)對抗進口品牌的最后防線。而想方設法延長保質期,為產品入關爭取時間成為進口品牌的普遍做法。
進口巴氏鮮奶多數臨過期多數上架的已是“鮮奶不鮮”
盡管進口巴氏鮮奶延長了保質期,但超市上架時保質期已經過了大半。在廈門一家超市,保利巴氏鮮牛奶八月下旬生產,但售賣時間9月18日。而相比之下,本土品牌上架的都是當天生產的新鮮牛奶。
▲福建超市中,本地乳企的巴氏鮮奶多為當天生產的鮮奶
“牛奶中活性成分含量會隨著時間遞減。”柯秀增認為,超市和電商售賣的進口鮮奶經過長途運輸、通關入關,多數都是臨過期產品。而超市中的進口巴氏鮮奶價格卻遠遠高于本土鮮奶。因此,這意味著對消費者而言,相當于花更高的價錢卻喝到活性成分更低的牛奶。
此外,巴氏鮮奶對于冷鏈運輸條件要求非常高,由于國際貨運長途運輸,進口巴氏鮮奶出問題的概率更高,高級乳業(yè)分析師宋亮就表示,進口巴氏殺菌產品最容易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環(huán)節(jié)有兩個,一是從廠家到機場,二是下了飛機進超市,如果中間冷鏈運輸不達標,很容易出現漏包、脹氣問題。“同樣是巴氏鮮奶,本地巴氏鮮奶出現食品安全的概率是進口的1%。”
有業(yè)內人士指出,國家認監(jiān)委叫停進口巴氏鮮奶就是因為進口巴氏鮮奶質量問題頻出。據了解,此次澳大利亞的巴氏乳產品被叫停認證就是因為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在多批次澳大利亞進口巴氏殺菌乳產品中發(fā)現不合格,輸華產品多次檢出大腸菌群超標。
農業(yè)部奶及奶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不久前對市場上的進口巴氏鮮奶進行檢測,檢測結果顯示進口奶的糠氨酸值75,遠遠高于國際乳聯巴氏鮮奶糠氨酸值不超過50的規(guī)定。
“這不是欺騙我們中國的消費者嗎?”國家奶業(yè)創(chuàng)新團隊首席專家王加啟說,因為進口的產品華麗的名聲,實際上對進口產品的標準和對國產產品的標準都不在一個水平線的,不僅巴氏鮮奶,國產的超高溫滅菌奶糠氨酸是67.5,進口的是146,進口的奶由于長期運輸和保存,整體的活性非常低。
新聞速評
盲目崇洋該停止了!
喝奶應當回歸新鮮
一些洋牛奶披著“新技術”的外衣,通過犧牲牛奶質量來延長保質期的作法,對消費者是一種明顯的誤導。
事實證明,進口牛奶不僅品質未必安全、可靠,并且不少洋牛奶為樹立高端形象,營銷、運輸等花費很多,這些高昂的成本最終都轉移至消費者,讓很多消費者購買時掏了更多的腰包。
“牛奶好,貴在鮮活。”中國奶業(yè)協會會長高鴻賓不久前在福州的海峽兩岸巴氏鮮奶發(fā)展論壇上說的這句話一語中的地說出了喝巴氏鮮奶的意義所在。只有未經高溫處理,并用冷鏈運輸以最短的時間、最短的距離送到消費者手上的巴氏鮮奶,才是喝上好牛奶的第一要義。對于消費者來說,沒有必要花“冤枉錢”,舍近求遠地去購買活性更低的牛奶。
同時,更應該擦亮眼睛,在選購牛奶是時多一點理性,首先要樹立理性消費觀念,消費者須拋棄“崇洋”心態(tài),不盲從、不跟風、多鑒別,養(yǎng)成理性的消費觀念,別落入“只買貴的不選對的”的消費誤區(qū),應該從注重安全和營養(yǎng)方面考慮去做出適合自己的最優(yōu)選擇。
【廣告】本文為品牌推廣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有違規(guī)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建長汀供電:開展“國際計量日”宣傳 消除疑慮2017-05-19
- 福建與新疆昌吉州舉辦食用菌產業(yè)技術對接會2017-05-18
- 閩企出海 勇闖天涯2017-05-18
- 中國(福建)—越南經貿合作論壇在榕舉行2017-05-18
- 外商投資福建平穩(wěn)增長 前4個月新設企業(yè)逾600家2017-05-18
- 福建產業(yè)援疆新突破 "一帶"連"一路"實現互利共贏 2017-05-18
- 福建傳承絲路精神 大力推進海絲核心區(qū)建設2017-05-16
- 福建2544個IP遭勒索病毒嘗試攻擊 防“毒”秘籍請收好2017-05-15
- 福建將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范圍2017-05-15
- 福建省年內將向社會發(fā)布地震預警信息 2017-05-1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美國領事館舊址 福州煙臺山復興樣本2017-05-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