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接到了用人單位的邀請,辭去原職后千里迢迢趕去入職,卻被用人單位以“崗位不匹配”為由拒之門外,這樣的臨時變卦需要承擔責任嗎?辭職后的損失又該由誰買單?近日,福州市鼓樓區(qū)人民法院審理了這樣一起締約過失責任糾紛。

原來,曾在北京工作的徐某在求職過程中與福州的A公司人資經理添加微信好友,準備應聘A公司的運營經理崗位。微信溝通中,人資經理確認了徐某試用期薪資為12000元/月,并承諾“領導說來了即可辦入職”,要求徐某攜帶離職證明赴福州就職。

于是,徐某依約辭去在北京的工作。然而,抵達福州后,A公司卻以“崗位不匹配”為理由拒絕錄用徐某。經勞動仲裁未果,徐某將A公司訴至法院,要求A公司承擔締約過失責任,賠償北京往返福州的路費、住宿費、徐某辭去原工作后短期失業(yè)的收入損失。

鼓樓法院經審理認為,A公司在招聘平臺上發(fā)出招聘新員工需求,其工作人員也曾就招聘事宜多次與徐某進行溝通,且經過面試、復試等流程,就入職相關事項達成一致意見。給出入職承諾后僅7天就作出不能辦理入職手續(xù)的表示,違反了基本的誠實信用原則,應承擔締約過失責任。

締約過失責任的賠償范圍以當事人的信賴利益為限。所謂信賴利益的損失,通常指一方因信賴合同的成立和有效,但由于合同的不成立和無效的結果所蒙受的利益損失。本案中,徐某因A公司的入職承諾從原公司辭職,在1個月后才入職其他公司。對于徐某提出的訴訟請求,法院綜合考慮A公司拒絕錄用徐某的時間、徐某實際入職其他公司的時間等因素,酌定A公司賠償徐某1.5個月的工資損失,參照A公司承諾的試用期12000元/月的工資標準計算。此外,A公司還需賠償徐某因準備入職從北京往返福州的交通費用,以及住宿費用。

鼓樓法院法官表示,當事人為締結契約而接觸磋商之際,相互間就建立了信賴關系。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應謹慎作出入職承諾,一旦達成入職合意,就不應隨意反悔。在求職過程中,求職者也應注意留存溝通記錄等證據(jù),以便在權益受損時能夠有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記者 阮冠達)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華龍一號”陸豐核電6號機組完成穹頂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