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報訊(記者 張玲玲)近日,廈門山海健康步道和美橋獲得了2022年國際橋梁與結構工程協(xié)會(IABSE)“杰出人行橋獎”,該獎被視為目前國際橋梁工程界的最高獎項。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廈門對橋梁交通有著較高的依賴,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橋梁成為廈門發(fā)展的重要基礎。
跨海通八方,金橋連萬家。橋梁建設,廈門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也因此獲得了多個橋梁建設國家級獎項。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廈門建設了一大批標志性的橋梁,特別是跨海四橋,讓廈門跨島交通“天塹變通途”,為跨島發(fā)展增添無窮動力。
獎項越來越多
橋梁建設,各具特色多次獲獎
近日,廈門山海健康步道和美橋獲得了2022年國際橋梁與結構工程協(xié)會(IABSE)“杰出人行橋獎”。這個消息讓廈門人倍感自豪。其實,這不是廈門橋梁建設第一次獲獎。
1991年12月,被稱為我國首座跨海公路大橋的廈門大橋正式通車。廈門大橋就榮獲了“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海滄大橋1999年12月通車,標志著廈門市由海島型城市拓展成為“一環(huán)數(shù)片,眾星拱月”的海灣型城市。當時海滄大橋榮獲了第七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這一獎項被稱為橋梁建設界的“諾貝爾”,足見獎項的含金量。而海滄大橋在國內橋梁工程建設中率先引入景觀工程的設計理念,還獲得了“改革開放35年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等殊榮。
集美大橋于2006年12月20日開工建設,2008年7月1日建成通車。在建設中,集美大橋采用了當時國內外最先進的工藝,實現(xiàn)“施工規(guī)模第一、施工跨度第一、施工速度第一”,該工藝獲評“國家級工法”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工藝越來越先進
從人工搬石,到海上“搭積木”
1953年,上萬人手扛肩挑移山填海造海堤,堅韌不拔的廈門人創(chuàng)造了海堤精神。經過60多年發(fā)展創(chuàng)新,廈門橋梁建設速度越來越快,技術也發(fā)生了質的飛躍。
1987年10月,廈門大橋動工建設,是廈門第二條進出島通道,也是我國首座跨海公路大橋。連接廈門島高崎和集美學村。大橋全長6695米,主橋長2070米,橋面寬23.5米,雙向4車道。建設過程中采用當時最先進的滑模技術,而建設單位留下了對廈門海域水文、地質等方面的詳細記錄資料,為后續(xù)進出島通道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歷時4年2個月,廈門大橋建成通車。
1996年12月動工建設的海滄大橋,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座“三跨連續(xù)全漂浮鋼箱梁懸索橋,僅次于丹麥大貝爾特橋。海滄大橋全長6319米,橋面寬度32米,雙向6車道,建成通車耗時3年。
2006年,集美大橋和杏林大橋在這一年相繼開工,兩座大橋雙線并進。集美大橋建設采用了當時國內外最先進的“短線匹配法節(jié)段預制懸拼”工藝,總工期僅18個月,創(chuàng)造了國內外建橋速度的奇跡。
杏林大橋是我國首座公鐵兩用跨海大橋,公路橋和鐵路橋平層合建。公路橋全長8.53公里,采用M型橋梁設計,可以有效避免動車車燈影響橋上車輛行車。杏林大橋建設工期短、施工協(xié)調難度高、施工面狹小、工程地形復雜,建設單位通過優(yōu)化施工組織,創(chuàng)新施工工藝,克服重重困難,僅用23個月完成建設任務。
翔安大橋也稱廈門第二東通道,是廈門第七條進出島通道,2018年12月開工,路線全長12.3公里。翔安大橋的建設難度大,單單一個鋼箱梁就達到了3400多噸,海上吊裝鋼箱梁猶如“搭積木”,在拼裝過程中,以計算機控制驅動液壓系統(tǒng)自動調控攤鋪機標高位置,高精度控制鋪裝層標高、平整度,誤差上下浮動在2毫米之內。這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后國內第二座、福建省首座全橋預制裝配化跨海大橋。目前,橋梁工程已基本完成,現(xiàn)在重點進行瀝青路面鋪裝、機電安裝及綠化施工,目前工程按計劃推進,總體進度可控,力爭在2023年春節(jié)前建成通車。
景觀越來越美
橋梁是通途,更是地標美景
廈門是一個旅游城市,橋梁不僅是連通島內外的交通要道,更是一條條獨特的風景線。
站在大屏山公園,遠眺海滄大橋,猶如一條蜿蜒的巨龍臥于海上。
廈門四橋除了恢弘的造型,夜景工程更是點睛之作。除了有顏色鮮艷的霓虹燈,還要與周邊景觀配套融合,形成整體景觀格調。
以海滄大橋為例,一頭連著大屏山公園,一頭接著牛頭山公園,架在海天之間,山海天連成了一體。夜晚的海滄大橋,霓虹燈變幻,在漆黑的海面演繹絢麗的色彩。海滄大橋也因此獲得了“東渡飛虹”的美譽。
海滄大橋的錨碇是空腹三角形結構,在設計的時候就想到利用錨碇空間建造橋梁博物館。1999年12月,海滄大橋通車,在東岸錨碇內,我國第一座橋梁博物館也正式運營,并成為廈門一處知識類景點,不僅較好地保留下來海滄大橋建設資料,也成為學生參觀研學的首選之地。
集美大橋造型獨特,橋兩頭各有一個“駝峰”。集美大橋也是全市唯一帶BRT雙向車道的橋梁。遠觀橋梁像貼海而建,橋上景觀別致,海景視覺開闊,還可觀看高崎國際機場飛機起落,成為不少游客自駕或乘BRT旅游打卡點。
杏林大橋是公鐵兩用橋,橋上可行機動車,橋側行地鐵和高鐵,三種交通工具并駕齊驅的畫面讓市民和游客連連稱奇。2019年地鐵1號線通車,行至杏林大橋段時從地下躍上地面,依橋過海,就是地鐵1號線最美海景段。不少游客為了體驗海景地鐵,專程到杏林大橋打卡拍照。
演武大橋橋梁外觀設計獨特,上部結構為流線型魚腹式箱梁,下部結構為柱式橢圓形橋墩,大橋緊貼海面,實現(xiàn)了景觀和交通的有機結合。同時,演武大橋還是廈門國際馬拉松賽道的組成部分。“金雞百花星光海岸”還正式落戶演武大橋觀景平臺,打造廈門版“星光大道”。
責任編輯:唐秀敏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