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wǎng)>新聞中心>福建頻道>莆田新聞
分享

傳承海商文化 莆田涵江復原打造清代大福船

工匠在建造福船。 楊成航 攝

26日,在位于莆田市涵江區(qū)的蘿苜田省級歷史文化街區(qū)端明閘遺址旁,一艘仿古船舶漸露雛形。只見工匠在船體骨架上忙碌作業(yè),隨著龍骨安裝、龍骨翼板固定等工序有序推進,這艘承載著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記憶的仿清代遠洋貿易福船離啟航之日越來越近。

據(jù)介紹,涵江蘿苜田省級歷史文化街區(qū)曾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區(qū)域性航運樞紐。這艘復原福船由寧波遠帆艦船文化有限公司承建。承建方表示,它是目前國內船體最大、建造工藝最傳統(tǒng)、船體結構最完整且可以遠航的福船,預計于6月底全面竣工,將成為蘿苜田街區(qū)的文化地標,串聯(lián)端明閘、東方廿五坎等歷史文化節(jié)點,向公眾講述涵江“向海而生、拓海而興”的海商傳奇。

據(jù)承建方提供的數(shù)據(jù),該船總長26.7米、寬6.5米,載重達180噸,配備三面布帆、四組絞車及仿古船舵、船錨、六面仿古旗等附件,完整復原清代商船的航運操作系統(tǒng)。

記者了解到,福船復原項目深度融合涵江海商文化元素,旨在通過場景化展示激活“海商文化+文旅融合”新路徑。建成后,游客可登船體驗絞盤起錨、帆索調控等傳統(tǒng)技藝,沉浸式感受古代“以船為家、以海為業(yè)”的貿易生活。

承建方參照清代文獻中“船頭繪鹢鳥以避浪,舷側書吉語祈順風”的記載,精心設計船頭“托浪板”“陛犴”“鹢鳥”等傳統(tǒng)圖騰,船舷兩側繪制“順風相逢”“海不揚波”“順茂隆”等具有海商文化特色的吉祥紋飾,力求還原古代海商的生活場景與精神信仰。

值得一提的是,船體水線以下涂刷磚紅色防銹漆,既延續(xù)了傳統(tǒng)工藝的防腐智慧,也與歷史記載中“閩船多用朱漆飾底”的特征相呼應。

“這艘福船不僅是航運器具的復原,更是對涵江‘敢闖敢拼、重信守諾、開放包容’海商精神的當代詮釋。”中國造船工程學會船史學術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廖軍令說。(通訊員 陳少希 楊成航 林亦霞)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韓國浦項海軍巡邏機墜毀 機上4人全部遇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wǎng)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wǎng)(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wǎng)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wǎng)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