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上課前需向“大體老師”默哀鞠躬
對話人:首都醫(yī)科大2012屆臨床專業(yè)生鄭超
遺體捐獻完成交由學校保管后,將以“大體老師”的身份在醫(yī)學院的實驗室內(nèi)度過“延長”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作為首都醫(yī)科大學臨床專業(yè)的一名2012屆畢業(yè)生,鄭超回憶起大學時代的“大體老師”,仍記得第一堂課的緊張,以及對“大體老師”的無限敬意。
北青報:“無語體師”和“大體老師”的稱呼有何不同?
鄭超:各個高校對于捐獻的遺體都有各自的稱呼,“無語體師”和“大體老師”都是相同的概念。在我們上第一節(jié)解剖實踐課前,老師強調上課紀律,用到了“大體老師”這個稱呼,此前也有聽過,這是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所以我們也都這樣沿用。解剖分為局部解剖和系統(tǒng)解剖,捐獻的遺體就是用于系統(tǒng)解剖,幫助我們對人體有個整體了解,可以說沒有他們,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對解剖、對人體無法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從這個角度來說,也應當被尊稱為老師。
北青報:課前有什么特殊儀式和紀律嗎?
鄭超:在準備上課前,老師會強調捐獻的遺體來之不易,由于數(shù)量不是很多,我們要格外珍惜。要求我們尊重逝者,尊重大體老師,不能拍照、不能嬉戲。講完這些要求后,我們集體向大體老師默哀,并鞠躬表達敬意。
北青報:第一次面對“大體老師”是什么樣的心情?
鄭超:我們在大一的第一個學期就有解剖課,前兩個月是理論課,11月開始有操作課。十八九歲的年紀,對解剖除了好奇,其實還是有一定的緊張感的。所以在實際操作課開始前,我們會向高年級的師哥師姐詢問上課情形,這樣也就做了充分的心理準備。
當真正面對“大體老師”的時候,其實考慮心情的就很少了,更多的是在想要珍惜,把每一步操作做到位,不浪費機會。記得那會兒大家上其他課可能直接就去聽了,但解剖操作課前,我們都會預習一遍,以便達到最好的練習效果。
北青報:上課的情形是什么樣的?
鄭超:上課是在學校的實驗室,不陌生。全班分成四組,每組十幾個人,站在大體老師兩側。老師會點出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接著我們就開始操作。大家會輪流進行,通過切割暴露后逐層去看肌肉和血管等部位。 就算課本是彩頁,也跟真正看到的人體結構是不一樣的。這些認知和技能,如果沒有“大體老師”,我們是無法獲得的。
本組文/本報記者 張小妹 彭小菲
責任編輯:肖舒
- 羅一笑事件翻版?有三套房籌款13萬救兒 捐款通道現(xiàn)已關閉2017-01-06
- 羅一笑去世 羅一笑事件完全回顧 羅一笑個人照片背景介紹2016-12-26
- 羅一笑遺體被送上車 成深大第53位無語體師2016-12-24
- 2016年底最鬧心事件盤點 羅一笑“帶血營銷”、裸貸門等上榜2016-12-20
- 羅一笑事件發(fā)酵 室內(nèi)裝修污染易導致白血病嗎?2016-12-14
- 羅一笑事件中的小銅人:被指借胡潤金融榜斂財2016-12-02
- 女童羅一笑父親缺錢考慮賣房 病情依然難估測2016-12-02
- 羅一笑父親致歉說了什么?善款將如何處理?2016-12-01
- 微信回應羅一笑事件:贊賞達200萬是bug 凍結超限資金2016-12-01
- 羅爾痛哭 稱沒人關心笑笑只想知道我是不是騙子2016-12-01
- 最新國內(nèi)新聞 頻道推薦
-
女子網(wǎng)購貨不對板 商家爽快退款還多退1萬?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