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wǎng)>新聞中心>國內(nèi)頻道>國內(nèi)新聞
分享

對話

上課前需向“大體老師”默哀鞠躬

對話人:首都醫(yī)科大2012屆臨床專業(yè)生鄭超

遺體捐獻完成交由學校保管后,將以“大體老師”的身份在醫(yī)學院的實驗室內(nèi)度過“延長”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作為首都醫(yī)科大學臨床專業(yè)的一名2012屆畢業(yè)生,鄭超回憶起大學時代的“大體老師”,仍記得第一堂課的緊張,以及對“大體老師”的無限敬意。

北青報:“無語體師”和“大體老師”的稱呼有何不同?

鄭超:各個高校對于捐獻的遺體都有各自的稱呼,“無語體師”和“大體老師”都是相同的概念。在我們上第一節(jié)解剖實踐課前,老師強調上課紀律,用到了“大體老師”這個稱呼,此前也有聽過,這是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所以我們也都這樣沿用。解剖分為局部解剖和系統(tǒng)解剖,捐獻的遺體就是用于系統(tǒng)解剖,幫助我們對人體有個整體了解,可以說沒有他們,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對解剖、對人體無法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從這個角度來說,也應當被尊稱為老師。

北青報:課前有什么特殊儀式和紀律嗎?

鄭超:在準備上課前,老師會強調捐獻的遺體來之不易,由于數(shù)量不是很多,我們要格外珍惜。要求我們尊重逝者,尊重大體老師,不能拍照、不能嬉戲。講完這些要求后,我們集體向大體老師默哀,并鞠躬表達敬意。

北青報:第一次面對“大體老師”是什么樣的心情?

鄭超:我們在大一的第一個學期就有解剖課,前兩個月是理論課,11月開始有操作課。十八九歲的年紀,對解剖除了好奇,其實還是有一定的緊張感的。所以在實際操作課開始前,我們會向高年級的師哥師姐詢問上課情形,這樣也就做了充分的心理準備。

當真正面對“大體老師”的時候,其實考慮心情的就很少了,更多的是在想要珍惜,把每一步操作做到位,不浪費機會。記得那會兒大家上其他課可能直接就去聽了,但解剖操作課前,我們都會預習一遍,以便達到最好的練習效果。

北青報:上課的情形是什么樣的?

鄭超:上課是在學校的實驗室,不陌生。全班分成四組,每組十幾個人,站在大體老師兩側。老師會點出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接著我們就開始操作。大家會輪流進行,通過切割暴露后逐層去看肌肉和血管等部位。 就算課本是彩頁,也跟真正看到的人體結構是不一樣的。這些認知和技能,如果沒有“大體老師”,我們是無法獲得的。

本組文/本報記者 張小妹 彭小菲

責任編輯:肖舒

最新國內(nèi)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建文旅生活指南(風華錄?4月篇)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wǎng)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wǎng)(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wǎng)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wǎng)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