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餐飲業(yè)漲價一事,引發(fā)大量爭議。在海底撈為漲價而道歉后,西貝餐飲董事長亦于4月11日發(fā)微博就漲價問題向消費者道歉。
根據(jù)市場定價原則,商家會根據(jù)成本和需求制定合適的價格,在平衡間以求獲得更大的利潤。一個得到認可的常識就是,如果定價特別夸張,超過了合理的范圍達到觸犯法律的程度,例如低價傾銷,有關部門就會出面監(jiān)管,而只要是在法律的邊界之內,商家和消費者都是自由的——商家有自由定價的權利,消費者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即使是疫情期間,也沒有非必需品不得漲價的道理。防疫用品和生活必需品有價格限制,是危機時期出于社會穩(wěn)定和公眾利益的考量,不會要求商家完全犧牲。況且,餐飲業(yè)不屬于防疫必需品,定價就應當遵從市場規(guī)律,漲價和降價促銷一樣屬于商業(yè)策略。本次疫情中,由于長時間的大面積隔離,加上停工停產和原材料上漲的影響,餐飲業(yè)受到的復合沖擊很大,在生意并不暢旺的時候漲價,肯定會進一步影響客流,本來就是一個冒險的決定,商家衡量利弊過后愿意承擔漲價的代價,無可指摘。
疫情的確導致了餐飲業(yè)成本上漲,但商家選擇漲價是否全因成本上漲,無從考證,也不必在意。如果認為漲價后該品牌性價比不高,超出自己的預算或本身就對該品牌沒有偏好甚至反感,那么,消費者可以用腳投票選擇不在這些餐飲店消費,這就是消費者的自由。
如果銷量下跌超過商家可以承受的預期,或漲價帶來的負面影響大于不漲價帶來的虧損,商家自然會調整價格。但這應該是一個一方自由選擇一方自由調整定價的動態(tài)結果,而不應該是通過一方叫罵另一方道歉來實現(xiàn)的。“疫情期間不得漲價”這個說法,對餐飲業(yè)并不適用,也缺乏基本的常識。以此來威脅商家不準漲價,是一種不合理的道德綁架,而已有商家道歉來威脅別的漲價商家道歉,更是胡攪蠻纏。作為一個理性的消費者,面對超出接受程度的漲價,正確的態(tài)度是“我不消費”,而不是“我罵到你不漲價”。
疫情當前,經(jīng)歷了接近兩個月的停工停產,餐飲業(yè)受到很大打擊,消費者的經(jīng)濟狀況也受影響。疫情對餐飲業(yè)造成的沖擊不可避免,研究出更適合當前消費者偏好的新產品或者開發(fā)出更好的外賣單品,對生意的正面影響都可能比漲價要大。在經(jīng)歷了喜茶、海底撈和西貝的幾輪餐飲漲價大討論后,究竟是否漲價、漲價多少,商家都需要非常謹慎。至于已經(jīng)漲價或準備漲價的商家,不必為漲價本身道歉。
當然,作為公關手段,如果為了挽回消費者而選擇道歉,使用“漲價是公司管理層的錯誤決策”,相對還算誠懇,畢竟,如果錯誤估計了市場狀況導致定價失誤的確算決策失誤,但不能為了應對叫罵聲而說“在這個時候漲價不對”。
餐飲業(yè)的定價問題,只要在合法的范圍之內,商家和消費者都是自由的。漲價與否商家可自行決定,無須為此道歉,漲價對生意的影響也需要自己負責。消費者也應當明白,行使消費者的合法權利即可,不必也不該破口大罵。
責任編輯:林晗枝
特別聲明:本網(wǎng)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西貝就漲價道歉怎么回事 西貝就漲價道歉說了什么全文曝光2020-04-11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