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IT科技>科技前沿
分享

記者從國家天文臺獲悉,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中國天眼”(FAST)設施運行穩(wěn)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發(fā)現脈沖星數量超過240顆,基于“中國天眼”數據發(fā)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余篇。借助“中國天眼”,我國科研團隊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

北京大學教授、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柯伽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天眼”探測到1例全世界僅有21例的快速射電暴重復爆FRB180301,在國際上首次發(fā)現該重復爆的輻射具有非常豐富的偏振特征。這一觀測對快速射電暴的輻射起源提供了新的信息,顯示了磁層在快速射電暴輻射機制中的作用。

北京師范大學林琳博士、北京大學張春風博士、國家天文臺王培博士等聯合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天眼”對銀河系磁星軟伽馬重復暴源SGR 1935+2145進行多波段聯合觀測。在SGR 1935+2145發(fā)生高能暴發(fā)的同時,借助“中國天眼”超高的靈敏度對射電波段流量給出了迄今為止最嚴格的限制。該成果說明SGR和FRB暴發(fā)具有較弱的相關性,磁星暴發(fā)產生FRB必須依賴于極其特殊的物理條件。

上述成果論文分別于北京時間10月29日、11月5日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志正式發(fā)表。

近1年來,“中國天眼”已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今年2月,“中國天眼”團隊克服疫情影響,正式啟動科學委員會遴選出的5個優(yōu)先和重大項目,近百名科學家開始使用并處理“中國天眼”的科學數據。

據介紹,“中國天眼”的超強靈敏度使其在射電瞬變源方面具有重大潛力,有望在短時間內實現納赫茲的引力波探測、捕捉到宇宙大爆炸時期的原初引力波,為研究宇宙大爆炸原初時刻的物理過程提供數據支撐。同時,還有能力將我國深空探測及通訊能力延伸至太陽系邊緣,滿足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記者張泉、董瑞豐)

責任編輯:林晗枝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科技前沿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洋中派出所深入轄區(qū)企業(yè)開展“5.15”經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