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IT科技>科技前沿
分享

科技日報北京3月1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最新一期《古生物學》雜志報道,通過分析現已滅絕的海洋生物曾經是如何生存的,德國漢堡大學地球科學家團隊將它們的滅絕與以下氣候變化直接聯系起來:水中氧氣含量下降、水溫上升以及海洋酸化。

二疊紀末期的特征是地球歷史上最大的大規(guī)模滅絕事件。2.52億年前,西伯利亞的一系列火山爆發(fā)導致大量溫室氣體釋放。在接下來的幾千年里,氣候最終變暖了10℃。結果,在陸地上,大約75%的生物滅絕了;在海洋中,這個數字大約是90%。

這些變化與當前趨勢相似。研究人員表示,對二疊紀的研究結果不能一對一地應用于現代氣候變化。這兩種氣候系統(tǒng)差別太大了,然而它們確實顯示了在類似條件下哪些特征對生物的生存或滅絕至關重要。

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中國南方地區(qū)的1283種海洋生物化石,如雙殼類、蝸牛、海綿、藻類和甲殼類動物的25000多條記錄,所有這些生物都有礦物骨骼或貝殼。它們的化石遺骸可使用一種特殊方法來確定年代,從而深入了解數百萬年前的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該團隊還利用了一個龐大的數據庫,該數據庫提供了有關這些生物如何生活的各種生態(tài)相關信息。

對于每個屬,研究人員分析了其中的12個標準,以確定某些生存相關的特征。在機器學習的幫助下,所有這些因素都被同時分析,團隊比較了結果,以確定在大滅絕之前、期間和之后存在哪些生物。

研究團隊的新發(fā)現揭示了生物能否在二疊紀末期幸存下來最重要的4個因素:它們生活在水中的位置、貝殼的礦化程度、它們屬內的物種多樣性以及它們對酸化的敏感性。

使用新的博弈論方法,團隊成功地揭示了各種生物的生存情況:有些動物生活在更深的水中,在這里,日益惡化的缺氧帶來了風險。相比之下,那些生活在地表附近的動物則不得不應對不斷上升的水溫。另外,如果一種生物只有一個有限的棲息地,當那個特定棲息地變得不適合居住時,它就無處可去。

研究結果確定了哪些生物特征是“潛在致命”的。團隊最終證實,大規(guī)模滅絕可直接歸因于——這表明在未來的氣候危機中,這些也可能是造成長期滅絕的3個主要原因。

總編輯圈點

水中含氧量下降、水溫上升、海洋酸化——科研人員找出了數億年前海洋生物滅絕的罪魁禍首。這三條原因,并不令人意外,也完全符合邏輯推演。只是,它清晰地揭示出了氣候變暖的災難性后果。這三個現象看似平平無奇,也正因如此,它其實很容易出現。正如文中所說,我們不能將今天的氣候直接對應于二疊紀的氣候,也不能將二疊紀的大滅絕直接作為今日的悲觀性斷言。不過,無論是在哪個地質時期,生命都同樣脆弱,它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適應突然的氣候危機。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科技前沿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助力開發(fā)者探索新系統(tǒng)特性 vivo率先適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