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兒童福利聯(lián)盟舉辦《我有我的霸免權─反霸凌 爸媽陪伴計劃》記者會,藝人陳建州分享自己童年被霸凌的經驗。(圖:臺灣《聯(lián)合報》/記者葉冠妤 攝)
中新網10月10日電 據臺灣《聯(lián)合報》報道,根據臺灣兒童福利聯(lián)盟(以下簡稱“兒盟”)公布的“2019臺灣家長對校園霸凌之認知與態(tài)度調查”,發(fā)現逾9成家長擔心孩子被霸凌、逾8成家長認為臺灣校園霸凌問題嚴重,但高達1/3家長從未與孩子討論霸凌,且近4成家長表示自己孩子曾遭遇霸凌,但竟有超過4成家長沒有特別處理。
兒盟執(zhí)行長白麗芳指出,兒盟2018年曾針對5到8年級學生做調查,發(fā)現14%的學生曾在1年內遭受霸凌,推估約12萬人。
此外,兒盟在2019年6月25日至8月9日通過網絡,針對家有小學一年級至初中三年級孩子的家長進行問卷調查,有效樣本數為714份。
調查顯示,近4成家長表達孩子有過被霸凌經驗,1年內曾遭霸凌的也有23%,相對于臺灣教育部門公告霸凌確認案件的數量全臺1年僅159件,過低的統(tǒng)計數據透露有黑數未被正視。
此外,礙于親子不同步、親師不信任、爆料文化興起三大困難點,家長面對孩子遭受校園霸凌時,遇到不少阻礙。其中親子不同步的部分,根據調查結果,若孩子被霸凌時,高達9成家長第一反應是期待學校或老師處理,36%的家長選擇以暴制暴,直接找霸凌者或其家長理論,也有36%希望孩子忍讓,更有26%的家長認為是孩子自己的問題。
白麗芬說,拿家長的反應對照之前詢問孩子的答案,孩子若遭遇霸凌最不希望家長的回應方式,依序為“認為是自己的問題”、“要自己忍讓”、“以暴制暴”以及“期待學?;蚶蠋熖幚?rdquo;,剛好正是家長第一時間最容易出現的反應。
當爸媽面臨棘手的孩子校園霸凌事件時,白麗芳建議家長從“眼、耳、心、腦、口”霸凌處理5字訣做起,平常多觀察孩子的生活、交友、學校適應等情況,多傾聽孩子的聲音,陪伴孩子面對霸凌,不評斷對錯或責怪,正確判斷孩子是否遭遇霸凌,并陪伴孩子討論因應方式。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遭霸凌患抑郁癥怎么回事? 山西一男生遭室友霸凌211天患抑郁癥2019-06-20
- 調查:新西蘭近一半小學生曾遭遇校園霸凌2019-05-15
- 校園霸凌惹的禍?日本青少年自殺率創(chuàng)30年來新高2018-11-12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臺鐵普悠瑪事故第2波行政懲處:11人記過申誡2019-10-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