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wǎng)12月1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哲昊)上香、敬酒、叩首、祈福……近日,位于平潭城關(guān)的五福廟舉辦威靈公五福都城隍千秋壽誕慶典活動,近百名來自海峽兩岸的信眾參加。
五福廟又稱威靈公廟,原稱駐鎮(zhèn)都城隍廟。這座廟宇始建于明代,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間續(xù)建,后又經(jīng)過多次修繕,依然屹立于阡陌交錯的古街之間。
據(jù)五福文化促進會副會長王愛平介紹,五福廟占地面積雖然只有940平方米,但卻有著極為特殊之處——不僅供奉著“威靈公五福都城隍”,還有一座臺灣城隍,形成了“一廟兩城隍”的格局,這在大陸十分罕見。
五福廟主體紅墻黃瓦,由龍鳳戲臺、城隍殿、太歲殿等殿宇組成,廟內(nèi)裝飾構(gòu)件造型獨特、紋飾繁縟富麗,極具海島特色。環(huán)顧香火鼎盛的城隍殿,只見臺灣城隍神像與都城隍神像一前一后、一矮一高陳列,大殿墻壁上至今仍可見清代的龍吟虎嘯壁畫,讓人感受時間的印記。“在這里,我們把臺灣城隍神稱為‘臺灣客’,這是串聯(lián)海峽兩岸民間信仰文化的有力佐證。”說起臺灣城隍的來歷,王愛平侃侃而談。
事實上,這位“臺灣客”由來已久。據(jù)史料記載,自古以來,平潭就是海防重地,清政府平定臺灣后,在嵐臺兩地之間實行班兵換防制度,共設(shè)官兵2400人,俗稱“二千四兵”。這些官兵每三年換班一次,歷時長達200余年。這期間,在嵐臺兩地輪流駐防的水師兵勇,為能夠在海上化險為夷,遂籌資將臺灣城隍神像移奉平潭五福廟內(nèi),以寄托對親人、家鄉(xiāng)的思念,祈求神明保佑。
臺灣城隍移奉平潭后,福建赴臺的官吏、將士、商賈、船員多到此叩拜,祈求一路平安順遂。而臺灣商船來平潭經(jīng)商貿(mào)易時,也要到五福廟燒香祈福,兩岸信眾將之奉為“除暴安良、護國安邦”的保護神。漸漸地,“一廟兩城隍”的故事也流傳開來,成為嵐臺交流交往的重要歷史見證。
有趣的是,五福廟整體建筑為木石結(jié)構(gòu),其廟宇結(jié)構(gòu)、香火排位布局等與分布在臺灣各處的城隍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此外,在臺灣臺南、新竹兩地的城隍廟,其大殿門楣背后均懸掛著木制算盤,而在五福廟大殿門楣后的大壁上,同樣懸掛著一個巨大的木制算盤。這無不彰顯著兩地之間的歷史文化淵源。
“算盤的功能是用以裁判錢財糾紛、辨別是非、懲戒邪惡。在平潭,若出現(xiàn)糊涂賬,經(jīng)常有人說‘到五福廟去算’,這說明五福廟在平潭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王愛平說。2001年,五福廟被列為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無獨有偶,平潭請來了“臺灣城隍爺”,而臺南安平海山館亦供奉著五福廟的城隍神——“五福爺”,這是當?shù)刈钪某勤驈R之一,兩者香火一脈相承。當時,還有澎湖海山館等多座會館,均由清代駐守臺灣的海壇水師興建,供平潭人聚會、祭祀等。久而久之,還衍生出了一句諺語:“二千四兵換班,不離臺灣海山。”
閩臺城隍文化同根同源。平潭民俗文化專家賴民告訴記者:“清朝時,在臺灣任職的官吏都要到城隍廟祭拜。比如,在位于臺南的臺灣府城隍廟,其右?guī)啃卤俚奈奈镪惲惺覂?nèi),至今仍保存著清乾隆年間兩次重修城隍廟宇的碑記。”
五福廟“一廟兩城隍”的故事,也引起了不少臺灣學者、媒體的關(guān)注。2021年,臺灣資深媒體人邱毅曾來嵐錄制電視節(jié)目《邱毅看平潭》。其間,他實地探訪五福廟,了解海壇水師班兵換防的歷史。在他看來,“一廟兩城隍”對于拉近兩岸同胞心靈距離十分重要。“如同兩岸同祭媽祖一樣,平潭可以舉辦兩岸城隍祭祀文化節(jié)等活動,建立聯(lián)系兩岸信眾的橋梁與紐帶。”邱毅如是建議。
近年來,平潭加快推進五福廟修繕工作。今年春節(jié)前后,當?shù)赜嘘P(guān)部門還對城隍殿、太歲殿進行了翻新修繕。如今,兩座大殿的瓦屋面、山墻及前殿木架構(gòu)已煥然一新。
眼下,平潭正深挖城隍文化內(nèi)涵,謀劃舉辦兩岸城隍民俗祭祀活動等,屆時將邀請兩岸信眾來五福廟參觀交流、共敘情誼,增進兩岸“祖同宗、文同源、俗同風”的文化認同。
“城隍文化已深深根植于兩岸民眾心中,成為閩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王愛平說,希望未來能夠通過廟會、民俗表演等形式,將五福廟打造成為兩岸信眾交流交往的平臺,進一步推動嵐臺深度融合。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海峽兩岸百名中小學校長論壇聚焦“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2023-12-15
- 包大腸小腸 品人生百味——臺灣小吃大叔在福州的“光陰故事”2023-12-14
- 楊丞琳大陸演唱會言論引發(fā)議論 朱鳳蓮:望臺灣演藝人員弘揚行風藝德,樹立良好形象2023-12-14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臺北鄉(xiāng)親赴“彩云之約” 體驗“一種叫云南的2023-12-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