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買理財產品的話,請先下載注冊我們銀行的APP。”每當走進銀行,這樣的場景極為常見。近年來,為了增加獲客,手機APP成了銀行爭奪流量入口的主戰(zhàn)場。不過,銀行業(yè)從“卡時代”走向“APP時代”之際,一個銀行多個APP,功能交叉重疊,霸滿用戶整個手機屏幕的同時,也影響了用戶體驗。業(yè)內人士認為,銀行APP應該在不影響主體業(yè)務體驗的基礎上,盡量做好減法,為用戶帶來實際收益。
一個手機裝近20個銀行APP
一年卻用不了幾次
“每買一個產品,就下載一個APP。”杭城的李女士告訴記者。最近,她又想買一款某銀行的大額存單,想不到要下載該銀行的兩個APP才能買。
“先要下載它的銀行APP,再下載它的直銷銀行APP,不然就沒辦法買產品。”李女士說,因為各家銀行理財產品利率不同,這兩年當中,為了買點收益略高的理財產品,她手機里的銀行APP已經裝了11個了。
除了這些買理財下載的APP,她還有8個銀行APP,其中僅一家國有銀行她就下了3個APP,“其實這些APP也很雞肋的,一年也用不了幾次。”李女士抱怨說。
實際上,這不是李女士一個人的困擾,據(jù)第三方研究機構的評測,21家銀行針對境內個人客戶開發(fā)的APP數(shù)量高達80個,平均每家銀行就有3.8個APP。
手機銀行矩陣式發(fā)展
服務全覆蓋 用戶并不多停留
得用戶者得天下,在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APP已成銀行發(fā)力金融科技轉型的突破點。
近期不斷有市民向記者表示,各家銀行推出的手機銀行APP數(shù)量實在繁多,甚至一些主流商業(yè)銀行APP覆蓋社區(qū)、支付、汽車金融等多個場景業(yè)務,堪稱“全家桶”。以某上市銀行為例,除了其官方APP外,還有針對購物、生活、信用卡的總計8個APP。
“好幾個銀行APP都在做電商,也都有接入社保等服務,實際上我們不會去用它。”90后楊小姐說,除了用于收取工資、還信用卡、投資理財,銀行APP對她來說沒什么特別作用。
據(jù)杭城一家本土銀行信息技術部的主管介紹,目前國內銀行APP的功能,可以概括為兩部分:一是將部分傳統(tǒng)銀行業(yè)務轉到移動端,包括轉賬匯款、借貸、投資理財、信用卡等業(yè)務,可以同時面向對公和對私客戶群。另一部分是生活服務功能,主要是與生活消費場景相連接,提供金融服務,包括購物消費、生活繳費、社交以及社保、醫(yī)保等,這部分業(yè)務主要針對零售客戶。
上述主管稱,有些銀行內部各部門之間的競爭、定位不清,也導致了銀行APP冗雜現(xiàn)象。而整體來看,目前多家中小銀行的手機APP活躍度并不高,從用戶規(guī)模、粘性、用戶活躍度來看,這些銀行的競爭力偏弱。
銀行APP應做減法
吸引細分人群主動下載
“其實在我看來,很多銀行的功能用一個APP都能搞定,多弄幾個APP沒太大意義,還影響體驗。”杭州濱江一家為銀行提供IT外包服務的公司技術主管孫先生說,越來越多的概念和體驗被塞進銀行APP中,用戶體驗反而適得其反。
無獨有偶,近期,中國電子銀行網聯(lián)合“CFCA兼容和性能測試平臺”對65家城商行手機銀行進行了兼容性和相關性能方面的測試。測評結論認為,銀行APP應該在不影響主體業(yè)務體驗的基礎上盡量做好減法。
“很多中小銀行如果是要爭奪零售用戶,那完全可以借助一些流量大的平臺,像在微信小程序上面將自身的業(yè)務嵌入進去,沒有必要都開發(fā)APP。”杭州一家農商行高管說。
也有專業(yè)理財師認為,銀行在對APP減肥的同時,也要集中資源,開發(fā)其他平臺沒有的、專屬的產品才能有效抓住用戶。
第三方理財平臺的分析師郭先生認為,有些銀行針對細分人群開發(fā)專門的理財APP,或是為銀行做加法的明智之舉。比如中國銀行針對中老年人群的理財APP“中銀養(yǎng)老寶”,興業(yè)銀行財富管理APP“錢大掌柜”主打開放平臺,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能為客戶帶來收益的APP,不但為銀行增加競爭力,也會吸引客戶主動下載,這是銀行發(fā)力金融科技的好方向。”(記者 吳恩慧)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資管新規(guī)壓力下 中小銀行金融科技缺口有多大2019-06-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