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訊 (海峽網記者任秋霜文/圖) 雞肉自古便是中國人所喜愛的食物,中國歷來有“無雞不成宴“的說法,叫花雞、大盤雞、辣子雞、三杯雞……豐富的做法足以熨慰每一顆渴求美食的心。但是美味健康的純種土雞如今卻越來越難吃到,而龍巖長汀的河田雞更是久負盛名,很受市場青睞。
5日,“網絡扶貧公益行暨脫貧振興看閩西” 活動媒體一行來到蘆竹村珞公山的河田雞蘭秀養(yǎng)雞場,養(yǎng)殖場內滿山的河田雞,它們或飛上枝頭休息,或在地下追逐玩耍,每只雞毛色锃亮,長勢非常好。這些雞的主人、蘆竹村養(yǎng)雞大戶藍秀帶著記者一邊參觀一邊介紹,她在這里分散建設了18棟雞舍,到了晚上,有的雞回雞舍休息,有的雞索性在樹上過夜。
河田雞蘭秀養(yǎng)雞場內自由生長的河田雞(任秋霜 攝)
河田鎮(zhèn)蘆竹村珞公山,曾經是寸草不生、水土流失嚴重的稀土礦廢棄場,是一片光禿禿,寸草不生的“火焰山”。2006年,她承包村里的500畝荒山搞河田雞養(yǎng)殖,決心要建成一個綠色生態(tài)雞場。毛竹、紅豆、綠茶、桑木、桂花……十幾年來,她以雞苗換樹苗,一棵棵樹苗活下來,一座座山頭綠起來。蘆竹村曾經的荒山,如今已變成了生長著17種樹木,四季常青的生態(tài)家園。 綠樹終于成蔭,也成了最理想的天然雞舍,藍秀的雞群也日益壯大。“昔日的稀土礦廢棄場,今朝的河田雞養(yǎng)殖基地。”藍秀說:“當初來到這里時,到處都是沙塵,現在空氣好了,雞長的更好了,生活也更好了,這都是水土流失治理帶來的好處。”
河田雞蘭秀養(yǎng)雞場內正在撿雞蛋的藍秀(龍巖市委網信辦供圖)
目前,該養(yǎng)殖場已發(fā)展成為存欄河田雞種雞12000羽、后備小母雞21000羽、公雞4000羽、閹公雞1800羽的大型河田雞養(yǎng)殖場、年可供雞苗150萬只、年出欄肉雞10萬只、年均產值1200萬元,純收入260萬元,直接帶動養(yǎng)殖戶20余戶,帶動貧困戶12戶,是發(fā)展經濟與建設生態(tài)為一體的省級示范農場。
孵化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分揀用來孵化小雞的雞蛋(任秋霜 攝)
這是長汀縣河田鎮(zhèn)脫貧振興的一個縮影,而在河田鎮(zhèn)蘆竹村則是通過“扶貧車間”的建立,鼓勵貧困戶參與生產、激發(fā)貧困戶創(chuàng)業(yè)熱情,致力改變貧困戶“等要靠”思想,達到“輸血更造血”的扶貧效果,鞏固脫貧成效。
河田鎮(zhèn)蘆竹村高優(yōu)農業(yè)扶貧車間(任秋霜 攝)
據蘆竹村黨支部書記范水生介紹,該村整合資金380萬元,流轉土地158畝,建設了38畝的溫控智能大棚,建成了現代高優(yōu)農業(yè)扶貧車間,車間全年輪作種植草莓、哈密瓜、西瓜、獼猴桃及木荷育苗等,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和貧困戶“雙增收”,目前帶動全村2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激勵性扶貧項目,預計貧困戶戶均增收1.2萬元以上。
河田鎮(zhèn)蘆竹村高優(yōu)農業(yè)扶貧車間育苗棚內勞作的工作人員(任秋霜 攝)
本次活動共歷時3天,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新聞網、央廣網和東南網、海博TV等中央、省級重點新聞網站,新浪微博等網絡平臺,以及省、市兩級自媒體代表共40余人參加活動。
責任編輯:莊婷婷
- 2020年全國脫貧標準約為人均每年純收入4000元 青年大學習最新答案2020-10-29
- 讓你“牛”起來 長樂鎮(zhèn)村干部全力助五竹村民脫貧2020-10-23
- 滴水穿石!福建的這個答案亮了!2020-10-13
- 高質量脫貧的福建答卷2020-10-12
- 鏗鏘的時代樂章——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過的貧困村脫貧調查2020-10-09
- 福建南平:聾啞兄弟種煙脫貧記2020-10-09
- 人民日報評論寧德脫貧:永葆滴水穿石的奮斗韌勁2020-09-16
- 福州市人大常委會作出審議意見:健全五項機制 保障穩(wěn)定脫貧2020-08-14
- 三明:精準滴灌 小康花開千萬家2020-08-10
- 甩掉“拐杖” 我們自己走!閩侯縣大坪村貧困戶的脫貧故事2020-08-07
-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
恒豐銀行福州分行被罰50萬:貸前調查、貸后管2020-11-08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全國第7座!開園!等你探險!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