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農林大學海峽聯(lián)合研究院基因組中心張積森團隊在《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上發(fā)表了題為《同源多倍體甘蔗細莖野生種的近期基因組演化研究》的論文,這是基因組中心團隊繼2018年解析甘蔗基因組后的又一重大進展。該研究為甘蔗的基因組輔助育種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食糖是食品工業(yè)的重要原料,保障食糖供給安全關系國計民生。據了解,中國近年來糖料種植面積約2000萬畝,其中甘蔗占全國糖料種植面積的90%。
“我國是全球第三大產糖國,甘蔗制糖業(yè)現(xiàn)已成為我國加快推動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產業(yè)。”張積森教授稱,現(xiàn)代栽培甘蔗是100多年前高貴種與細莖野生種人工雜交后產生的,但由于細莖野生種遺傳背景的高度復雜,百余年來,甘蔗屬的起源和演化一直是未解之謎,極大地限制了現(xiàn)代甘蔗育種的進程。
據介紹,世界各國育成的甘蔗品種大多是3~5個甘蔗原種的雜交后代,由于遺傳背景狹窄,血緣相近,致使近30年來甘蔗育種在產量、糖分和抗性等方面一直難有較大突破。
為了研究細莖野生種群體的遺傳多樣性,張積森團隊基于高質量的細莖野生種基因組,對分布在世界范圍內的102份割手密材料進行遺傳多樣性分析,同時開發(fā)了一種鑒定細莖野生種染色體基數的基因組學新方法,為甘蔗遺傳背景的鑒定提供了重要策略。
據介紹,此項成果是該基因組中心團隊在甘蔗領域發(fā)表的第二篇《自然遺傳學》研究論文,這兩篇研究論文是近60年以來甘蔗研究領域發(fā)表的刊物級別最高的論文。張積森表示,下一步,團隊將全面解析甘蔗遺傳背景,開發(fā)分子育種和基因芯片,從糖分、抗性和適合機械化種植等方面全面優(yōu)化,盡早將研究成果應用于生產。(記者 張笑雪)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市園林中心向農大學子提供實踐場所2021-12-09
-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成立2021-12-06
- 林文偉:世界性科學難題“解題人”2021-11-23
- 福建農林大學團隊攻克世界性科學難題 未來葡萄或比蘋果大2021-11-04
- 福建農林大學團隊在生長素領域取得新突破2021-10-29
- 福建農林大學助春倫集團培育茶樹良種2021-09-24
- 福建農林大學科研團隊破譯茶小綠葉蟬基因組2021-07-21
- 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開展 “三下鄉(xiāng)”供需對接調研活動2021-07-14
- 福建農林大學材料工程學院木工專業(yè)黨支部與福州市木雕協(xié)會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2021-02-02
- 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將轉設為公辦本科2021-01-20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30年·30事|福州書寫地鐵交通時代答卷2022-06-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