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英國人民羨慕我國學生的數學水平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此前,英國BBC拍攝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夠堅強嗎》,講述了5名中國老師在英國南部漢普郡的一所中學實施4周中國式教學試驗的故事。
BBC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夠堅強嗎》中參與試驗的中方教師
中式教學法在英國一石激起千層浪。中國老師帶的班3科全勝,尤其在數學方面,中國班的平均分是67.74,而英國班只有54.84,內心崩潰的英國人民不禁要問,怎么才能讓咱們的孩子像中國孩子一樣擅長數學?
正在做功課的英國小學生們
英國《每日電訊報》稱,因為孩子們糟糕的數學成績,英國官員們這次心一橫要來真的:
英國將在未來4年內砸41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3.5億元,使英國8000所小學,也就是超過半數的英國小學,在數學課堂上采用“中國模式”。
來自上海的盧老師(音)正在給英國肯辛頓??怂剐W的三年級學生講解分數。(英國《衛(wèi)報》)
而在此之前,英國中小學生學數學簡直是so easy模式:英國小學里幾乎沒有專職數學老師,所有課程由一名老師負責,上課只有教學大綱,沒有統(tǒng)一教材,也就無從課前預習。數學課不是每天都有,課后作業(yè)也非常少,因此學習成效不理想。
此外,也許是因為漢語朗朗上口而英文較為冗長的緣故,中國校園里耳熟能詳的九九乘法口訣在歐美國家中大部分人卻沒有學過。再加上學生考試大多可以帶計算器,導致歐美中小學生基礎運算能力不足。
英國人:“這是啥?密碼表?”
社會普遍認為“數學不好不是丟人的事”,對數學不重視導致英國學生數學成績在國際上實在難看。
每3年一次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測試(PISA)中,中國上海的學生已經連續(xù)兩次穩(wěn)奪第一。
而在該次測試中,培育出過哈代、牛頓等偉大科學家的英國只排到第26位,上海學生的數學水平平均較英國同齡人領先三年。
英國兒童的數學成績使人擔憂,英國成人糟糕的計算能力也經常令人啼笑皆非。
比如,英國超市貨物的標價是這樣的:
卸任沒多久的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在下議院辯論時口若懸河,風趣幽默,可是被記者問到“8×9=?”時,選擇拒絕回答。
諷刺的是,這件事正發(fā)生在他在一所學校演講,強調乘法表重要性的時候。
還有調查數據顯示,英國人差勁的計算能力每年造成約200億英鎊的損失,占英國GDP的1.3%。
難怪2014年,時任英國教育大臣的伊麗莎白·特拉斯會焦急地發(fā)聲:“如果不改變對數學學習的態(tài)度,英國的經濟將會衰退!”
從中國引入數學教學模式,就可以追溯到這位前教育大臣。2014年,特拉斯特地來華“取經”,建議英國政府從中國引進數學教師。至此,英國數學教學開啟了向中國靠攏的序幕。
去年,中國教輔“神書”華東師大版的《一課一練》成功走出國門,以“上海數學一課一練”之名在英國出版。
有中國網友感慨,“英國的孩子輾轉在中國的網站上找到習題答案,然后驚奇地發(fā)現(xiàn)很多題的答案只有一個字:略。”
中式教學能否拯救英國人弱爆的數學?請戳視頻
艷羨中國數學成績的不止是英國。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01年至2015年間,有近40批來自美、日、英、法等國的教育代表團來中國探尋傲人成績的秘訣。
而世界銀行還專門發(fā)布報告,探討在PISA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上海是如何進行基礎教育的。報告表明,一個完善的教育體系是重要因素。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上海數學教育全宇宙無敵了。
PISA報告顯示,高負擔與高成績相伴相隨,成為上海PISA測試的顯著特點。
上海學生每周需花費13.8小時完成家庭作業(yè),而參加測試的國家的平均課外作業(yè)時間只有4.9小時。
或許,在別人像中式教育看齊的時候,我們也該思考,除了考試,我們的教育還應贏在哪里?
責任編輯:黃小群
- 英國人出3.5億高價 只為買一張中國的九九乘法表2016-11-29
- 一張九九乘法表值多少錢? 英國人買它花了3.5億2016-11-18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特朗普對朝政策曝光 最大限度施壓 特朗普不引2017-04-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