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wǎng)>新聞中心>國內頻道>時政新聞
分享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博物館事業(yè)發(fā)展,經(jīng)常“打卡”博物館:“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我到地方考察,都會抽時間到博物館走一走、看一看,目的是更好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沿革。”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在無數(shù)的歷史遺存中,我們以物證史、以物釋史,了解文明古國的前世今生,查尋“何以中國”的答案;我們以史明理、以史啟智,淬煉中華兒女的風骨脊梁,找到“何以我們”的根源。

博物致知丨何以中國 何以我們

2023年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省德陽市考察了三星堆博物館,了解當?shù)貧v史文化遺址發(fā)掘研究、文物保護修復等情況。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橋梁。”

——盛世修文,博物致知。博物館作為回望歷史、觀照現(xiàn)實、展望未來的第一站,起著傳承文明、弘揚文化的重要作用。在博物館里,我們追尋先民足跡、描摹歷史輪廓:從遠古金石中拓印龍的圖騰,從商周銘文里復寫“宅茲中國”。體味臥薪嘗膽、擊節(jié)彈鋏,劍氣書香越春秋;重行邊關絕塞、乘風破浪,絲路皎月照秦漢。覷一眼盛唐氣象,擷一抹大宋風華。重樓之上,仰觀鳶飛燕舞;典籍之中,俯拾千年遺墨。

博物致知丨何以中國 何以我們

2019年7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赤峰博物館同古典民族史詩《格薩(斯)爾》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親切交談。

“博物館有很多寶貴文物甚至‘國寶’,它們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以文化人,以物證史。我們的今日,是文明的積淀;今日的我們,是歷史的存續(xù)。我們,是裙裾翩躚、云想衣裳;是筆走龍蛇、錦繡華章;是千金一諾、襟懷坦蕩;是滄海桑田、阡陌縱橫;是中流擊水、雄關漫道;是飛天一夢、星月攬懷。

博物致知丨何以中國 何以我們

2019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參觀黃河博物館。

“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ǎn)、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文有脈,行必遠。歷史與文明,被折疊進一件件文物、留存于一座座遺址、凝結成一段段故事。在博物館里,我們穿越古今、看見中國、讀懂自己,并讓流淌在血脈里的中華文化基因,歷數(shù)千年時光卻日日彌新、經(jīng)一代代傳承而熠熠生輝。

責任編輯:唐秀敏

最新時政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國土空間總規(guī)發(fā)布 構建“一主一副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wǎng)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wǎng)(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wǎng)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wǎng)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